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七星盘是什么 > 第61章 湖山劫波(第2页)

第61章 湖山劫波(第2页)

这世上本没有路,迷路的人多了,便成了绝路。

建文四年(1402年)那个血色夏天过后,朱允炆——如今的法号“应文”——和他的流亡小团体,已经在江南的山水间辗转了两年多。从苏州玄妙观的惊魂一刻,到无锡太湖畔史仲彬的慷慨赴死,再到杭州净慈寺溥洽禅师的银铛入狱,他们像一群被猎犬追逐的兔子,在帝国逐渐收紧的罗网缝隙里仓皇奔逃。

永乐三年(1405年)开春,这支疲惫到极点的队伍,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眼线密布的江南,向相对闭塞、山高皇帝远的西南黔地转移。那里有理论上可能给予庇护的镇南侯周家,更重要的是,茫茫群山本身就是最好的掩护。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个时代的地图,其精确度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儿童简笔画,而他们聘请的向导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风水先生。结果就是,一行人沿着钱塘江逆流而上,一头扎进江西的连绵群山后,彻底迷失了方向,而那向导自己也因为提前探路时走丢了,不知是死还是活。把这一行数人丢在了这莽莽群山之中。

他们在江西、湖广、四川交界的山区里,像没头苍蝇一样兜兜转转了将近大半年。永乐三年的春天来临,山花烂漫时,他们鬼使神差地摸到了四川叙州府与庐州府(注:此处沿用明代行政区划概念,具体地名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交界处的真武山脚下。

“这算不算是现实版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程济(应能)看着眼前愈发险峻、云雾缭绕的山峦,忍不住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嘀咕了一句,嘴角扯出一丝混合着自嘲和绝望的苦笑。“

他们此刻的处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山穷水尽疑无路”,而且看起来也不太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座看似清净、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名山真武山,早已“城头变幻大王旗”。黑蛊峪惨败后,无为教教主苏玉婵带着她的核心残部,借着那场诡异的黑雾掩护,金蝉脱壳,悄然转移到了这里。

真武山腹地溶洞错综复杂,犹如天然迷宫,易守难攻,加上原本就有的一些道教宫观和散居山民,正是藏匿、舔舐伤口并暗中积蓄力量的绝佳所在。

经过三年多的经营,凭借过往积累的财帛和狠辣手腕,苏玉婵不仅稳住了阵脚,还在部分对现实不满的山民、以及一些不得志的底层道众中,发展了不少新信徒。无为教的规模虽远不及黑蛊峪鼎盛时期,但也算重新立起了旗号,在暗处悄然蔓延。

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了外孙女唐赛儿的“不凡价值”。

那日,苏玉婵正在密室中参悟那本得自铁冠道人张中、又被她盗走的《璇玑谱》(阴卷)。这秘籍玄奥晦涩,她苦修多年,总感觉隔着一层窗户纸,无法窥其堂奥。正当她对着一段关于“气机逆引,玄阴化生”的经文眉头紧锁,几乎要走火入魔时,旁边安静玩耍的、刚满四岁的唐赛儿,正摆弄着几个苏玉婵用来推演阵势的、颜色各异的石子。

小赛儿摆弄了一会儿,忽然抬起头,用她那四岁女童特有的、清亮又带着点懵懂的声音,问了一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

“外婆,为什么云彩是往天上飘,而溪水却是往低处流呢?”

孩童无意间的话语,有时比智者的千言万语更接近世界的本源真理。

仿佛一道撕裂黑暗的闪电!苏玉婵浑身剧震,猛地转头,死死盯着唐赛儿随手摆出的、看似杂乱无章的石子阵列。那些石子在她眼中,忽然不再是石子,而是天地气机的流转符号。

“逆则仙,顺则凡…莫非我一直理解错了?不是强行逆转,而是顺势引导,于至阴之中,自然孕育出那一点真阳?”她脑海中翻江倒海,之前堵塞的关窍瞬间贯通!她猛地扑过去,紧紧抱住小小的唐赛儿,在她粉嫩的脸颊上狠狠亲了一口,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兴奋光芒。“好孩子!你真是外婆的福星!是上天赐给我,赐给圣教的最大礼物!”

她终于确认,唐赛儿竟与她一样,是万中无一的玄阴之体,而且灵性、悟性似乎更胜于她!自那以后,苏玉婵将对女儿苏妙清那或许存在但绝对不多的愧疚,以及对燕王府刻骨的仇恨,统统转化为对唐赛儿的“悉心栽培”。她开始将自身邪门本事,尤其是阵法与蛊术的精要,以近乎填鸭的方式,倾囊相授。

而唐赛儿也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学什么都快,尤其对阵法变化,有种近乎本能的直觉,常常能举一反三。

凭借唐赛儿那句无心之语的启发,苏玉婵感觉自己终于撬开了《璇玑谱》的一道关键门缝,阵法造诣在邪路上突飞猛进。她大胆地融合蛊术与幻术,自创了一套“七情迷仙阵”。此阵不重物理杀伐,而是巧妙放大入阵者内心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引动其心魔,产生以假乱真的幻觉,让人在极致的喜悦与无尽的悲苦中反复沉沦,最终精神崩溃,意识迷失,不攻自破。

人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战场,而攻击人心,往往比刀剑更直接、更有效。苏玉婵深谙此道。

命运,或者说作者(当然,在故事里是“冥冥中的安排”),就这么把朱允炆这支迷路的“肥羊”,精准地送进了苏玉婵布下的、尚在试验阶段的“七情迷仙阵”中。

喜欢七星大罗盘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七星大罗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