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七星罗盘一般人戴不了 > 第230章 玉堂试策(第3页)

第230章 玉堂试策(第3页)

朱棣不再多言,转身便走。那中年宦官紧随其后。朱玉宁走了两步,又回头,对着夏雨柔飞快地眨了下眼,嘴角翘起一个小小的弧度。

直到皇帝的背影消失在二门外,夏元吉才觉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他看向女儿,眼神复杂至极,有后怕,有惊异,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光芒:“柔儿…你…你今日…”话到嘴边,竟不知如何说下去。方才那一番对奏,看似平静,实则凶险万分。天子心思如渊,一句“敢言其难”,既是期许,更是无形的鞭策与枷锁。

夏雨柔望着父亲鬓角渗出的细汗,轻轻走过去,扶住他的手臂:“爹爹别怕。陛下…是明君。”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那算盘珠子,在窗外透入的天光下,幽幽地泛着紫檀的暗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叙州府贡院,丙字拾叁号考棚。

日影悄然西移,将甬道分割成明暗两半。午后的暖意驱散了晨寒,却也带来一丝困倦。不少考生开始呵欠连天,强打精神。

周廷玉面前的草稿纸上,已是墨迹淋漓。文章主体已毕,气势磅礴,由北辰众星之喻,推及西南改土归流之实。他正凝神于最后收束,务求如北辰之光,既辉耀千古,又烛照当下:

“是故德者,政之北辰也。居其所,则九重之尊安;众星共,则万国之机宁。黔山汉彝,其始也如散星之离披,今仰北辰之德辉,沐王化而渐次归心,此非徒以力服,实以德绥也!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北辰常在,德辉不泯,则众星拱卫之势,永固金瓯矣!”

“黔山汉彝”四字,如锥入囊,点明西南!将抽象的北辰德政,直接落到贵州改土归流的现实!末句“永固金瓯”,更是对朝廷、对天子最有力的颂圣与期许。

写完最后一个“矣”字,周廷玉搁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灵台深处那缕玉佩带来的清凉悄然退去。他闭目片刻,再睁开时,眼中神光内敛。他没有立刻誊抄,而是逐字逐句默读草稿,反复推敲有无犯讳(如“玄”、“胤”、“禛”等需避皇帝名讳字)、有无语病、有无越幅(写到试卷背面)。确认无误后,才取过正式试卷,用馆阁体恭楷誊录。一笔一划,方正端严,力透纸背。

待墨迹干透,他将试卷仔细叠好,放入弥封的卷袋。此时,日头已偏西,贡院内一片死寂,只余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他并未立刻摇铃交卷。过早交卷,易引人侧目,视为轻狂;过晚,又恐精神不济,污损卷面。他安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如同入定。

酉时初刻(下午五点),梆子再响。

“申牌交卷——!”

甬道里开始响起零星的摇铃声,夹杂着吏员收卷的脚步声和低声催促。

周廷玉这才拿起考棚内备好的铜铃,轻轻摇动。

“叮铃…叮铃…”

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甬道里传出很远。很快,一名礼房吏员快步走来,面无表情地接过他双手奉上的卷袋,查看弥封完好,在号册“丙拾叁”旁画了个圈,随即转身离去,没有多看他一眼。

卷袋汇入更多卷袋之中,被吏员捧着,送入贡院深处那座灯火通明的聚奎堂。

聚奎堂内,烛火高烧。

巨大的公案上,弥封的卷袋已堆成小山。主考宋钦居中而坐,副主考赵汝霖、同考官(阅卷官)五人分坐两侧。堂中一片肃静,只有纸张翻动的哗哗声。

阅卷已近尾声。大部分卷子或平庸,或陈腐,或文理不通,偶有几篇辞藻华美、义理稍通的,也不过是矮子里的将军。宋钦揉了揉发涩的双眼,端起手边的浓茶呷了一口,眉宇间难掩疲惫与失望。叙州文风不盛,看来今科难有佳卷。

一名同考官捧着一份试卷,面露难色,走到宋钦案前:“府尊,这份卷子…下官等有些拿捏不准,请府尊定夺。”他将试卷摊开在宋钦面前。

宋钦目光扫过。字是极好的馆阁体,方正刚劲,筋骨内含。再看文章,破题“政必本于德”,承题“北辰拱极”之喻,起讲铺陈圣王德化…一路看下去,宋钦疲惫的双眼渐渐亮了起来。文章气势雄浑,义理精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更难得的是那贯穿全篇的磅礴格局与深沉气度!非胸有丘壑、深谙治道者不能为!

当他看到“黔山汉彝,其始也如散星之离披,今仰北辰之德辉,沐王化而渐次归心”时,心中猛地一跳!这考生竟敢在院试文章里直指西南改土归流!且将朝廷新政喻为“北辰德辉”,将桀骜土司比作“散星”,如今“渐次归心”!此论不仅胆大,更切中时弊,见识超卓!末句“永固金瓯”,更是堂堂正正,气象万千!

“好!好文章!”宋钦忍不住击节赞叹,声音在寂静的大堂里格外响亮。几位同考官都诧异地望过来。

“府尊,此文固然雄辩,”先前呈卷的同考官犹豫道,“只是…这‘黔山汉彝’之论,是否过于涉及时政?且言辞间,似对黔省新政颇为熟稔推崇,下官担心…”

宋钦明白他的顾虑。院试文章,求的是义理辞章功底,最忌妄议时政、标新立异。此卷虽颂圣,但牵扯到敏感的改土归流,万一被有心人曲解,主考也难免沾惹是非。

“担心什么?”宋钦目光炯炯,指着文章,“通篇煌煌正论,以《论语》北辰之喻起,以永固金瓯作结,何曾有一字一句离了圣人之道?至于‘黔山汉彝’,不过是借眼前时事,印证‘德政绥远’之理!难道我大明如今在黔地推行的,不是圣天子德化万方之政?此子见识宏远,心系国是,非寻常腐儒可比!其文如黄钟大吕,理直气壮!有何不妥?”

他越说越激动,须发微张:“若因避忌时事,便黜落此等经世致用之才,才是辜负圣恩,愧对朝廷取士之意!”

副主考赵汝霖也凑过来细看,半晌,抚须点头:“府尊明鉴。此文气魄沉雄,理路精严,更难得的是这股浩然正气与拳拳之心。依下官看,非但不可黜落,当为此科魁首!”

宋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荡,沉声道:“本府亦做此想!此卷,当为今科案首!诸位若无异议,便拆看弥封,录名!”

“谨遵府尊之命!”几位同考官见主考、副考意见一致,且文章确实无可挑剔,纷纷应和。

宋钦拿起案上银刀,亲手挑开卷袋弥封。封条下,露出考生姓名、籍贯。

“周廷玉…黔籍…”宋钦低声念出,目光落在籍贯二字上,心中豁然开朗,如同拨云见日。黔籍!贵州!难怪对黔地新政如此熟稔,如此推崇!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名字——那位权倾西南、总督三省、在黔地推行改土归流如臂使指的禄国公,周必贤!

“原来如此…”宋钦捻须,嘴角浮起一丝了然又意味深长的笑意。他提起朱笔,在取录名单首位,郑重写下三个字:

周廷玉。

喜欢七星大罗盘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七星大罗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