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七星罗盘最忌讳三个 > 第88章 各有谋算(第1页)

第88章 各有谋算(第1页)

题记:菩萨低眉,为度众生;金刚怒目,亦为降魔。

——————————————————————————

客院内,礼部尚书吕震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他昨日碰了个硬钉子,回禀皇帝的密奏已经写好,却不知该如何措辞才能既陈述事实,又不至于让陛下雷霆震怒,迁怒于自己。这趟西南之差,真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就在这时,随从进来通报,刘璟先生来访。

吕震心中咯噔一下,硬着头皮迎了出去。两人分宾主落座,寒暄几句后,刘璟便开门见山,将周家提出的“兼祧”之策和盘托出。

果然不出所料,吕震第一反应便是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兼……兼祧?刘先生,你不是在跟本官说笑吧?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国公爷他……他这不是……”

“荒谬绝伦,是吧?”刘璟微微一笑,接过话头,神色从容,“吕尚书初听之下,有此反应,实属正常。但请稍安勿躁,容刘璟为您细细分说。”

他不再称呼“在下”,而是直呼己名,姿态也悄然变得平等甚至略带主导。他先从《礼记》“大宗不可绝”的礼法根源讲起,再引汉宣帝刘询“一人承两脉”的史实为例,详细阐述了“兼祧”在儒家伦理体系内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吕尚书,您执掌礼部,熟谙典章制度。当知礼法之设,本为人情,亦为存亡继绝。今周家‘寻回’失散宗亲一脉,香火无继,由血脉最近之侄孙必贤兼祧承祀,于礼有据,于情可悯。如此,宝庆公主下降,为传宝公一脉正室,尊贵无匹;刘、宋二位夫人,仍为传宗公一脉正室、平妻,名分不失。陛下赐婚之恩典得以保全,周家内部之稳定得以维系,更可彰显陛下体恤臣下、顾全大局之仁德!此实乃三全其美之策也!”

吕震听着听着,脸上的荒谬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作为礼部尚书的专业性的沉思。他不得不承认,刘璟这番说辞,引经据典,逻辑严密,确实在儒家礼法的框架内找到了一条看似可行的路径!虽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钻空子,但它巧妙地绕开了“休妻”这个死结!

“规则的缝隙里,总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无论这花是善是恶。”

他捻着胡须,在房中踱步,内心激烈挣扎。同意此策,有违常例,恐遭朝中清流非议;但若不同意,周必贤抗旨不遵,西南立刻大乱,南征安南成为泡影,自己这差事办砸了,回京后更无法交代!两害相权取其轻……

刘璟看出他的动摇,适时加上最后一根稻草:“吕尚书,您是明白人。陛下要的是南疆平定,要的是周家能为朝廷所用。若因区区名分之事,逼反了周家,导致西南糜烂,这责任……您我担待得起吗?兼祧之议,看似周家占了便宜,实则是为陛下、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啊!陛下圣明,岂会不见此中关节?”

吕震脚步猛地一顿,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刘先生,你……你们周家,真是给本官出了个难题啊!”他走回书案前,看着那份已经写好的、措辞艰难的密奏,一把抓起,揉成一团,扔进炭盆。

火焰腾起,吞噬了之前的绝望。吕震重新铺开纸笔,深吸一口气,开始斟字酌句,书写这份将“兼祧”之策上达天听的、全新的密奏。他写得极其认真,既要阐明此策的“合理性”,又要凸显自己在此事中的“斡旋之功”,更要暗示此乃稳住西南、顺利南征的“唯一良方”。

这一写,便是半夜。

金陵,武英殿。朱棣却觉得一股寒意自心底升起,直冲顶门。“兼祧……周传宝……”他几乎是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念出这几个字,猛地将密奏摔在御案之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好!好个周必贤!好个周家!竟敢跟朕玩这等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把戏!真当朕是昏聩之君,可随意欺瞒吗?!”

怒吼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侍立的太监宫女们吓得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

道衍和尚如同一个黑色的影子,悄无声息地侍立在一旁,枯瘦的脸上古井无波,仿佛早已料定会有此一出。待朱棣的怒火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平静:“陛下息怒。此策虽看似荒诞不经,细思之下,实为眼下解局之妙手。”

朱棣霍然转身,目光如电射向道衍:“妙手?大师!这是欺君!是戏弄!”

道衍微微颔首:“是欺君,也是无奈。更是……聪明。陛下,周必贤宁愿冒着抗旨的风险也不休妻,其决心已定,周家内部之团结亦可见一斑。若强行逼迫,陛下以为,西南是会俯首听命,还是会……烽烟四起?”

朱棣瞳孔微缩。

道衍继续道:“届时,非但南征安南成为泡影,北疆瓦剌若闻讯,是否会趁机加大攻势?朝廷陷入南北两线作战之窘境,国库可能支撑?此中利害,陛下比贫僧更清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