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七星罗盘怎么招财 > 第43章 血沃龙壤(第1页)

第43章 血沃龙壤(第1页)

题记:当历史的车轮碾过血肉之躯,新生的王朝与古老的家族同样沐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牺牲并非终结,而是将生命铸入山河的沉默誓言,在每一次黎明到来前,见证着承诺的重量与传承的代价。

——————————————————————————

建文四年,六月十二,寅时末刻,南京。

夜色深沉,金川门巨大的阴影投落在潮湿冰冷的石板上,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城门楼内,酒气熏天,戍卫此处的将领已然烂醉如泥,伏在案上鼾声如雷。谷王朱橞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他拢在袖中的手微微颤抖,不知是因深夜寒意,还是那即将开启的、足以倾覆乾坤的闸门。

“开城。”他低声下令,声音嘶哑,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

沉重的门栓被数名心腹合力抬起,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城门,开启了一道缝隙,随即被外面一股汹涌的力量猛地推开!

铁蹄声如同骤然擂响的战鼓,打破了黎明的死寂。燕军前锋铁骑,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带着塞外的风沙与血腥气,从洞开的城门汹涌而入!马蹄踏在金陵御街的石板上,溅起零星的火星,沉闷的蹄声汇成一片,震得人心头发麻。

朱棣勒马于幽深的城门洞下,冰冷的甲胄反射着城内零星的火把光,宛如一尊自地狱归来的魔神。他目光锐利如鹰,扫过眼前这座梦寐以求的帝都,最终落在跪伏在地、满脸谄媚的李景隆身上。

“王爷!不,陛下!臣……”李景隆的声音因激动和恐惧而变调。

朱棣嘴角掠过一丝极淡、极冷的嘲讽,未发一言,只是轻轻一挥手,打断了这令人作呕的表演。他甚至懒得再看这位“功臣”一眼,马刺轻磕马腹,战马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向着皇城深处疾驰而去。身后亲卫铁骑紧紧跟随,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毁灭洪流。

燕军入城后,展现出惊人的纪律。他们没有急于劫掠,而是沉默而迅速地控制各条主干道和要害部门。队伍行至通济门,一面残破的、绣着建文年号的龙旗被粗暴扯下,扔在地上,瞬间被无数铁蹄踏过。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崭新的、在晨风中猎猎作响的“燕”字大旗,如同一只挣脱束缚的玄鸟,宣告着旧时代的终结与新主人的降临。

皇城,午门外。

数十名身着破损飞鱼服的锦衣卫,结成了最后的、单薄的阵线。他们是建文朝最后的风骨,或许愚忠,却无愧于职责。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燕军甲士,他们眼神决绝,紧握手中的绣春刀。

“杀!”

没有劝降,没有废话,只有最原始的搏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锦衣卫们武艺高强,奋不顾身,每一刀都带着殉道般的惨烈。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汉白玉的台阶,但缺口很快被后面的人补上。

然而,寡不敌众。绝对的兵力差距下,个人的勇武显得如此苍白。最后一名锦衣卫百户,身中数箭,兀自以刀拄地,怒目圆睁,望着洞开的宫门,缓缓倒下。

宫门,被巨大的撞木轰然撞开!

朱棣策马,缓缓行至午门下。他抬头,望着巍峨的奉天殿重檐,那里是帝国权力的顶峰。晨光熹微,照在他染血的甲胄和冰冷的面庞上,眼底深处,是志在必得的锐光,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征服者的复杂疲惫。

深宫之中,隐约传来惊呼、哭泣和器物倾倒的混乱声响。属于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时代,在这一天,伴随着金川门的失守和午门前的最后一滴血,彻底落幕。

几乎在同一片天空下,相隔千山万水,黔西北小龙塘,却沉浸在一片与金陵的喧嚣胜利截然相反的、凝重的悲恸之中。

镇南侯府,白幡垂落,如同天地间凝固的泪痕。连日阴雨带来的湿冷气息,混杂着香烛、纸钱焚烧后的焦糊味,以及那无形无质、却足以扼住呼吸的哀伤,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正堂已被辟为灵堂。两具厚重的、尚未盖棺的梓木棺椁,并排停放。左侧是镇南侯周起杰,右侧是青阳子刘伯温(刘基)。棺椁前,灵位肃立,香烟缭绕,长明灯的火苗在微风中不安地跳动着。

周必贤一身缟素,直挺挺地跪在灵前。他冷峻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戴上了一张大理石面具,唯有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深处翻涌着刻骨的痛楚、压抑的愤怒,以及一丝……茫然。父亲周起杰与岳丈(亦是师公)刘伯温,这两位他生命中最重要、如高山般巍峨的存在,竟在同一天,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双双离去。顶梁柱瞬间崩塌,千斤重担毫无预兆地压在了他的肩上。他甚至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份撕心裂肺的悲伤,就必须强迫自己冷静,处理后续的一切——稳住家族,安抚人心,应对可能因新旧交替而带来的朝廷猜忌(尽管此刻朝廷自身难保)。

刘瑜和奢香,这两位曾经在西南翻云覆雨的奇女子,此刻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刘瑜瘫坐在蒲团上,眼神空洞地望着父亲的棺椁,泪水早已流干,只剩下无声的啜泣牵动着肩膀。彝家女儿的刚烈在奢香的眼中化为了深不见底的悲恸与恨意。她们的世界,随着那两具棺椁的归来,已然坍塌了一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小的周廷玉,被乳母抱在怀里,站在稍远些的廊下。他安静得出奇,那双属于婴儿的、乌溜溜的眼睛,却深邃得不像话,静静地看着灵堂内的一切。

‘南京……金川门应该已经开了吧?朱棣进城了……’他意识深处,那个成熟的灵魂正在冷静地分析着千里之外的剧变。‘历史的车轮,果然没有偏差。只是,代价……’他的目光掠过那两具棺椁,心头涌起复杂的情绪。对刘伯温和周起杰,他有感激,有因他们的牺牲而获救的愧疚,更有一种超越血缘的、对“先驱者”的敬仰。是他们,用生命为周家,或许也为这片土地,争得了一线生机,并将那枚至关重要的古玉,送到了他的手中。

胸前的古玉贴着肌肤,传来温润的暖意,一丝丝清凉与温和的气息不断渗入他幼小的身体,滋养着经脉,同时也隐隐压制着血脉深处那股因外界杀戮和死亡气息而有些躁动的阴冷力量——那是相柳之血的残余。

三日后,刘琏、刘璟兄弟带着家眷,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他们扑倒在刘伯温的棺椁前,放声痛哭。刘琏之妻富氏、刘璟之妻陈氏亦是悲声不已,她们搀扶着几乎昏厥的刘瑜,女眷们的哭声汇成一片,更添凄惶。

停灵七日,依古礼,也是等待可能(但渺茫)的朝廷使者。然而,此刻的金陵城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权力洗牌,谁还会记得远在西南的镇南侯。所谓的朝廷恩旨,终究还是没有到来。

这七日,小龙塘却并未因朝廷的忽视而冷清。黔西北各族百姓,闻讯后自发前来吊唁。从永宁、水西、水东,甚至更远的乌蒙山区,苗、彝、布依、仡佬……各族头人、长老,普通山民,络绎不绝。他们带着微薄的祭品——一只鸡、一篮蛋、几束山花,更多的是满面的悲戚与真诚的泪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