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空镜是啥 > 第61章 潭影暗生波(第1页)

第61章 潭影暗生波(第1页)

重返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日子,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暗流汹涌。罗云净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刚从高强度机密任务中归来、略带疲惫、只愿埋头技术的专员形象。他每日准时出现在那间狭小的办公室,将自己埋入堆积如山的档案和报告中,对委员会内部日益明显的派系分野和人际倾轧,表现出一种近乎迟钝的漠然。

吴明达等人或明或暗的拉拢与试探,如同石子投入深潭,只激起些许涟漪便悄然沉底,被他以技术性的讨论、礼貌的疏离,或是恰到好处的“不解风情”一一化解。他深知,在这座充斥着猜忌与算计的大楼里,“无用”与“专注”有时是最好的护身符。

然而,在这层精心维持的保护色之下,他所有的感官都如同最敏锐的雷达,全力捕捉着肖玉卿指示中要求关注的一切信息碎片。他很快察觉到,委员会内部关于“长期抗战资源储备”的讨论声浪正悄然升高,一种未雨绸缪、甚至略带焦灼的氛围开始在高层弥漫。

几份来自更高层级、封面赫然印着“绝密”或“限阅”红色字样的文件副本,通过某种不引人注目的渠道,流转到他的案头,等待他的“技术评估”。这些文件的核心,直指西南诸省,尤其是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基础设施、矿产资源与工业布局规划。

“拟于川滇黔交界处,依托长江支流及滇越铁路残段,构建次级工业备份区,以应对沿海沦陷之可能……”

“湘粤赣闽边区,山高林密,匪患未靖,然钨、锡、铜、锑等战略矿产蕴藏丰富,需即刻加紧勘探,并规划战时紧急管制与内迁路线,严防资敌……”

冰冷的文字,精确的图表,勾勒出一幅宏大而紧迫的战略蓝图。罗云净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纸页,指腹甚至能感受到油墨细微的凸起,心中却掀起了惊涛。敌人显然已清醒认识到战争可能走向长期化和扩大化,正迫不及待地将战略目光和资源投向内陆。这与他此前推断的敌人战略重心南移、意图压缩乃至困死红军的判断严丝合缝,也是为了构建未来对日作战的纵深。

他在评估某份关于在湘西修建战略公路的宏伟计划时,以严谨态度,详尽罗列了当地复杂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频繁的滑坡体等可能带来的、远超寻常的工程技术难题,辅以精确计算出的、令人咋舌的工程造价,以及建成后因流量有限而必然漫长的投资回收周期。肯定了其战略价值,同时也指出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审阅另一份关于加速开发某西南偏远矿区的激进建议时,他点明了当地几乎空白的基础设施——电力短缺、运输全靠人背马驮、缺乏基本工业配套——对任何规模化开采构成的致命制约,并据此推演了大规模资本投入在当前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下,可能引发的财政链断裂风险及一系列连锁反应。

他的论证逻辑环环相扣,数据详实可靠,立场客观超然,完全基于技术理性。然而,其客观效果,却像一盆盆精心调制的冰水,接连泼向那些急于求成的计划,为其打上了“成本高昂”、“技术复杂”、“周期漫长”、“需从长计议”的标签。他深谙官僚体系的运行逻辑:任何可能增加不确定性、抬高成本或延长周期的“专业意见”,都天然具备强大的阻滞效应。

这天下午,他被胡处长召见。处长办公室内,茶香袅袅,胡处长脸上挂着惯常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温和笑容,亲自为他斟了一杯上好的龙井。

“云净啊,来,坐。”胡处长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语气比平日更显亲切,“感觉怎么样?从北极阁回来,一切都还适应吧?”

“劳处长挂心,一切安好,工作也已步入正轨。”罗云净微微躬身,语气恭敬而疏离。

“那就好,那就好。”胡处长满意地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像是在敲打着什么无形的算盘。

“你在北极阁的表现,高参座那边……嗯,虽然对一些具体结论持有不同意见,但对你的专业能力和严谨态度,还是给予了高度认可的。”他话锋悄然一转,目光变得意味深长,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罗云净脸上,“如今时局维艰,风云变幻,委员会肩负重任,正是需要你们这些既有真才实学、又年富力强的专家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时候。许多关乎党国的战略规划,最终落地,都离不开你们的技术把关啊。”

罗云净心中警铃无声大作,面上却依旧是那副略带拘谨的技术人员模样:“处长过誉了,云净学识浅薄,唯恪尽职守,尽本分而已。”

“哎,过分的谦虚可就见外了。”胡处长哈哈一笑,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推心置腹的意味,“最近上面有几份关于西南资源开发的规划,想必你也经手了。这些项目,关乎党国未来命脉,意义非同小可。你的评估意见……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特意加重了“至关重要作用”几个字的语气,目光紧锁住罗云净的双眼,不容他闪避,“要把握好分寸呐,既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困难,也要高瞻远瞩地看到战略前景和必要性。毕竟,非常之时,需有非常之魄力,方能成就非常之事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罗云净彻底明白了胡处长的意图。这位处长显然与某些极力推动西南开发的势力关系匪浅,甚至是其利益代言人,希望他能在技术评估这个关键环节“网开一面”。

“处长放心,”罗云净迎着他施加过来的无形压力,目光澄澈,语气诚恳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尊严,“我所呈报的每一份评估,必以客观数据、科学原理和技术准则为唯一依据,绝无半字虚言,亦不敢因任何个人好恶或外界影响而动摇专业判断。此乃职责所在,亦是对党国事业真正负责的态度。”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明确表达了恪守专业操守的立场,又隐含了不容任何力量干涉其技术判断的底线。

胡处长脸上的笑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淡了下去,眼中闪过一丝极快掠过的阴霾,但多年的官场修炼让他瞬间又恢复了常态,只是那笑容里多了几分公式化的冰冷:“呵呵,好,有原则是好事。我相信,以罗工程师的智慧和忠诚,最终一定会做出最符合党国根本利益的判断。”他挥了挥手,像是拂去什么不存在的灰尘,“去吧,好好干。”

从胡处长办公室出来,走廊里空旷而安静,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在回荡。罗云净知道,自己刚刚看似平静地渡过了一次交锋,但实则已经站在了更危险的风口浪尖。他拒绝的不只是一次隐晦的暗示,更可能触犯了一个盘根错节的派系利益。接下来的日子,必须如同在布满了淬毒暗桩的冰面上行走,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他将这次谈话的核心内容、胡处长的神态语气,用只有自己能懂的复杂符号和缩写,快速记录在那本随身携带的、看似普通的皮革封面笔记本的夹页中。同时,他更加留意委员会内部微妙的人际网络和文件流转路径。

他敏锐地发现,不仅胡处长,连那位平日里看似超然物外、只关心宏观理论的徐顾问,似乎也对西南开发计划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几次在非正式场合提及资源整合与国家战略的关联。几条原本独立或并行的信息流,正在向西南这个方向悄然汇聚、拧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这天,他在资料室查阅一份过期的《经济地理》期刊时,无意间听到两个其他部门的职员,躲在最后一排书架形成的阴影角落里,低声抱怨着。

“……风声越来越紧了,说是要搞什么‘全面战略物资管制’,我们研究室申请一批德国产的精密绘图仪,报告打上去半个月了,硬是卡在物资处,说是要等新清单出来统一审核!”

“谁说不是呢!听说那清单拟得吓人,钨、锑、锡、汞这些战略矿产不用说,连桐油、猪鬃、甚至生丝、茶叶这类传统出口土产,都被划进去了,说是要‘统一调配,优先保障军事及核心工业需求’……”

“……这架势……看来上面是铁了心要……”

后面的话语模糊下去,湮没在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中。但“战略物资管制”这几个字,却像带着倒钩的冰刺,狠狠扎进了罗云净的耳膜,与他从肖玉卿那里接到的任务指令完全重合!

他不动声色,依旧维持着翻阅期刊的姿态,仿佛完全沉浸在学术世界里,直到那两人唉声叹气地离开,才迅速将听到的关键词和语气,烙印在脑海里。

敌人正在加速构建其战时经济体系,试图通过日益严苛、无孔不入的物资管制,扼杀一切潜在对手的生存空间与机动能力,这无疑对正依赖灵活补给、在夹缝中求存的红军,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几天后,一份名为《特种矿产及重要农产资源战时管制办法(草案)》的文件,果然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被摆上了相关专员的办公桌。

罗云净拿到那份还带着油墨味的文件,仔细阅读。草案条分缕析,管制范围之广、品类之细、措施之严苛、惩处之严厉,远超他之前的预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