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空镜cnu > 第103章 危弦满渝州(第1页)

第103章 危弦满渝州(第1页)

民国二十八年,冬。香江,南洋林氏商行。

林慕婉面对着一堆商业单据和货运清单,眉头紧锁。

一批通过义联公渠道好不容易从南洋采购到的西药、通讯器材和钢材,在转运环节遇到了麻烦。

自欧洲战事爆发,加之日军兵锋南移,日军舰艇常游弋于华南沿海,对香江形成持续威慑,港英当局迫于压力骤然收紧了对无线电元件和钢材等“敏感物资”的出口管制,原先打点好的关系,最近也似乎有些不灵光了。

小姐,阿忠低声道,码头那边传话,说最近风声紧,查得特别严,尤其是往北边去的货。我们这批货,恐怕得想别的法子,听说“联合行”那边被查了几次。

林慕婉沉吟片刻,想起了阿忠之前汇报过的、罗家那条跑澳门的小货轮和神秘的暗舱。

罗家那条船,最近有航次吗?

阿忠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后天晚上有一班去澳门。小姐,您的意思是……

想办法接触一下船上的负责人,林慕婉声音平静,不要暴露我们的真实意图,只说是有些特殊土产需要避开关税,运往内地,探探他们的口风和价码。

明白。阿忠领命而去。

林慕婉走到窗边,看着维多利亚港往来穿梭的船只。利用罗家的渠道风险极大,一旦被察觉,后果不堪设想。但前线等不了,眼前的困局,似乎又没有更好的选择。

很快就得到了对方的回复,对方对运送“特殊土产”之事并未感到惊讶,运费也是平常价格。林慕婉知道,这是罗明元在暗中授意。

滇北,考察队临时营地。

寒风卷着沙石打在帐篷上,噗噗作响。老赵工程师裹着大衣,借着马灯的光亮,在图纸上标注着初步选定的坝址,眉头紧锁。

小陈在一旁整理着岩石标本,将几块颜色黯沉、质地特殊的矿石递给老赵:赵工,您看这些,从几个点位采集的样本,质地都很不一般。

老赵接过,随手掂量了一下,又用放大镜看了看,摇摇头:这些样本,含矿品位参差不齐。就算有矿,以现在的运输条件,开采出来也运不出去,徒增成本。他随手将矿石放在一边,注意力又回到了引水线路的设计上。

东川铜矿那边催得紧,他们就是缺电缺水才产能跟不上。我们得优先解决他们的需求。

老耿蹲在火塘边烧水,看似随意地插了一句:听说昭通那边有煤,要是能修通公路,倒是个就近发电的好路子。他顿了顿,补充道:可惜啊,这山路太难走了。

老赵叹了口气:是啊,修路谈何容易。咱们的本行是治水,先把水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小陈和老耿隐蔽地交换了一个眼神,不再多说。

民国二十九年二月。

渝州,依然是寒冬料峭,终日被挥之不去的浓雾所包裹。湿冷的雾气弥漫在坡坡坎坎之间,模糊了江岸,也模糊了行人的面容。

资委会办公室内,罗云净正在审阅一份来自滇黔水利总局的函件,内容是关于滇东北高原水资源调配与工矿供水可行性初步研究的征求意见稿。

这份文件,恰好为他正在推进的滇北项目提供了绝佳的官方注脚。

函件明确指出,滇北一带工矿业发展,长期受制于季节性缺水,解决供水问题乃当务之急。

这与罗云净提交的、以保障内迁兵工厂及战略矿场紧急用电为名的水电项目,在解决能源的表象下,核心都指向了同一个命门——水。

他提笔在函件上做了批注,强调小型、关键性水力设施建设,需与工矿布局紧密结合,尤应考量其对缓解矿区用水困境的综合效益,随后让秘书将意见回复过去。

这一步,是为他的计划,再加固一层合乎政策的壁垒。

便在这时,秘书通报,徐思源专员到访。

徐思源此次前来,脸上少了些客套的笑容,多了几分务实的神色。寒暄过后,他直接将话题引向了滇北。

罗组长,滇北考察队初步的数据传回来一些,那边的条件,比预想的还要艰苦啊。

徐思源轻轻敲着桌面,高原施工,运输线长,物资补给困难,尤其是水资源调配,本身就是个大难题。部里有些同仁担心,这个示范项目会不会开局就碰上个硬钉子,影响了后续侨资投入的信心。

罗云净心中了然,这是来自经济部内部阻力的试探。他不慌不忙,将刚才审阅的水利总局函件副本推向徐思源面前。

徐专员所虑极是。正因为条件艰苦,基础薄弱,才更需要侨资的示范引领作用。

他指着函件上关于滇北工矿缺水的描述,我们这个项目,看似是水电,核心却是。滇北铜矿的产能,一直卡在供水不足上。我们建的小水电站,发的电固然可以供给周边,但更重要的是,其配套的水库、引水渠系,能直接缓解矿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难题。这是一石二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