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功德林战犯后来的去向 > 第145章 西安事变5(第1页)

第145章 西安事变5(第1页)

第145章西安事变5

1936年12月12日清晨,西安城的宁静被急促的军号声打破。街头巷尾,东北军士兵正在张贴刚刚印发的《对时局通电》。一个早起的教书先生扶正眼镜,借着晨曦读道:

“东北沦陷,时逾五载,国权凌夷……”

很快,越来越多的市民围拢过来。当读到“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议论。

“这是要造反啊!”一个老者惊呼。

“不,这是要抗日!”一个青年学生激动地反驳。

与此同时,在西京招待所,被扣押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们也陷入了混乱。陈诚拍着桌子怒吼:“张雪亮这是要做什么?造反吗?”

卫立黄相对冷静:“稍安勿躁,看看形势发展。”

新城大楼内,委员长穿着睡衣,面色铁青地坐在椅子上。当张雪亮走进来时,他猛地站起身:

“汉青!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雪亮立正敬礼,语气恳切:“委员长,雪亮别无他意,只求您领导我们抗日。”

“抗日?”委员长冷笑,“用这种方式逼我抗日?你这是叛变!”

“委员长息怒。”张雪亮上前一步,“只要您答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雪亮立即负荆请罪。”

委员长转过身去:“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此时,李宇轩的住处也被东北军士兵“保护”起来。当他要求见张雪亮时,很快得到了应允。

“景行兄,”张雪亮快步走进来,“事出突然,还请见谅。”

李宇轩面无表情:“汉卿,你这是要置我于何地?”

“雪亮别无选择。”张雪亮叹息,“委员长执意剿匪,置国家民族于不顾。我知道景行兄的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就在城外,还望景行兄以大局为重。”雪亮恳请景行兄,能以国家民族为重,与我等一同,劝说委员长,顺应民意,领导抗日!”

李宇轩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却没有喝,又缓缓放下。他的动作沉稳,甚至有些缓慢,与张雪亮语气中隐含的急切形成了鲜明对比。

片刻后,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却极具分量地看向张雪亮:“汉青,你我相识非止一日。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从华清池昨夜之前,我按兵不动,甚至有意拖延部队集结,到如今事变已发,委员长被你们请到新城大楼保护起来。这其中,我李宇轩,或者说我的第5军、18军,没有在背后给你们捅刀子,没有立即挥师进城救驾,这,已经算是看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八个字,以及你我往日交情的份上,帮了足够多的忙了。”

他的话语很轻,但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张雪亮心上。“共同抗日,”李宇轩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似笑非笑,“可以。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我的夙愿。我原则上赞同。”

第145章西安事变5

张雪亮眼中刚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李宇轩的话锋却陡然一转,语气瞬间变得冰冷而锐利,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

“但是,汉青,你给我听清楚,也请转告虎城兄。兵谏是你们发动的,这泼天的大事,是你们挑起来的!接下来,如何说服委员长,如何应对金陵,如何收拾这错综复杂的局面,得看你们自己的本事和造化!”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刀,紧紧锁定张雪亮的眼睛:“我第五军和18军数十万将士,就在西安城外驻扎。他们枪膛里有子弹,炮口有方向。我李宇轩在此向你保证,也请你相信我的底线——只要委员长在西安城内,安然无恙,一根汗毛都不能少!那么,我的部队,可以暂时作壁上观,不给你们添乱。”

“可若是——”李宇轩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凛冽的杀伐之气,“委员长在你们手里,有任何闪失!哪怕只是受了一丁点的惊吓、皮外伤!那就休怪我李景行不讲情面!”

他猛地一拍茶几,震得茶杯叮当作响:“届时,我会亲自下令,第五军、18军全体将士,立即开拔!就是围,也要把整个西安城给我围得铁桶一般!水里泄不通!里外不通!哪怕是你把我杀了,也是一样会如此。一切后果,由你张汉青和杨虎成承担!勿谓言之不预也!”

张雪亮的脸色微微发白,他能感受到李宇轩话语中那沉甸甸的分量和毫不掩饰的决心。他沉默了几秒钟,似乎在消化这混合着有限支持与严厉警告的信息。最终,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头,甚至勉强挤出一丝礼节性的笑容:“景行兄的意思,雪亮明白了。多谢……多谢景行兄的……支持与提醒。请放心,雪亮与虎成兄,一心只为抗日,绝无伤害委员长之意,更无颠覆政府之心。委员长安全,高于一切。我们自会竭尽全力,确保万无一失,并尽快说服委员长,和平解决此事,雪亮以命担保委员长的安全。”

“希望如此。”李宇轩收敛了外放的杀气,重新恢复了那副沉稳莫测的样子,端起了茶杯,轻轻呷了一口,送客之意,已不言而喻。

正午时分,金陵总统府乱作一团。何应亲拿着刚收到的电报,在军政部会议室里表面大发雷霆:“张雪亮这是造反!必须立即出兵讨伐!”

宋梅龄红着眼睛反驳:“出兵?你是要置委员长于死地吗?”

“夫人,”何应亲强行控制自己的脸上的表情,“正因为要救委员长,才更要展示中央的决心!”

宋子闻插话:“我已经联系了端纳先生,他愿意去西安斡旋,况且景行在去西安之前,让第5军和18军在西安布防。”

会场顿时分成两派。以何应亲为首的讨伐派主张立即发兵,而以宋氏兄妹为首的和谈派则坚持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诸位,”陈不雷试图调和,“是否可以先做两手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