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一张模糊的操作日志截图,显示陈砚之的工号在2003年8月6日凌晨,登录启元智能财务系统,注入“现金流断裂”参数。
>
>文章称,此举直接导致投资人撤资,银行冻结账户,公司最终被恶意收购。
消息迅速发酵。
财经媒体跟进报道:
>**《“法学泰斗”陨落?陈砚之被曝策划“启元智能”破产案》**
>昨日,沉寂已久的“启元智能”旧案再起波澜。有匿名信源爆料,当年主导该公司破产清算的著名律师陈砚之,涉嫌在幕后策划财务造假,导致这家科技先驱企业一夜崩塌。若属实,或将颠覆整个中国科技并购史……
陆时衍的手机瞬间被消息淹没。
他坐在办公室,盯着那条假消息,嘴角微扬。
他知道,这是苏砚的反击。
她没有用真证据,而是用一张**模糊的日志截图**,点燃了舆论的火。
她要的,不是真相立刻曝光。
她要的是——**让陈砚之慌**。
——
下午三点,锦天律师事务所,紧急会议。
陈砚之坐在主位,脸色阴沉。
“谁泄露的?”他问。
无人回答。
“我知道。”他缓缓开口,“是陆时衍。是他,把消息放出去的。”
“可他没有证据。”一名合伙人说,“那张截图,根本无法验证。”
“不。”陈砚之摇头,“**他不需要真证据。他只需要,让所有人都开始怀疑。**”
他站起身,目光冷峻:“启动B计划。”
“B计划?”周临一惊,“您要动用‘司法反制’?那会留下痕迹!”
“痕迹可以抹掉。”陈砚之声音平静,“但失控的舆论,会吞噬所有人。”
他拨通一个号码:
“通知法院内部联络人,明天上午,召开紧急听证会——议题:**苏砚涉嫌伪造历史证据,恶意扰乱司法程序**。”
“是。”
——
当晚,苏砚的公寓。
她收到陆时衍消息:
>【陆时衍】:他要反咬你伪造证据。
>
>【陆时衍】:听证会,明天上午九点。
>
>【陆时衍】:你准备好了吗?
她盯着那条消息,良久未回。
她知道,这是最后的博弈。
她回:
>【苏砚】:我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