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39章庄园再战(3)
吃一堑长一智的高杰军知道庄园外墙内的地上有陷坑或铁蒺藜,所以他们在越墙前特地往墙内的地上也扔了很多装满泥土的麻袋和木框木箱,从而在落地后脚踏实地。
突入庄园的高杰军士卒兵丁们在看清近百步外的场景后,都为之一愣。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长长的、坚实的矮墙,用木头、砖块、石板、装满泥土的麻袋木框木箱垒砌成,位于庄园外墙和内墙之间,但没有完全环绕内园,只在两墙之间的北、东、西三面有,南面的还在垒砌中,所以不是“囗”字形,而是“冂”字形,高约一米五,并且上面尽是密密麻麻的、削尖的木棍指向进来的高杰军步兵们。
这道矮墙是夏华团练为了跟高杰军在庄园里打巷战而修建的工事。
庄园外墙起不到防护作用,夏华等人对此非常清楚,高杰军会轻而易举地越过外墙全面进入庄园里,接下来怎么打?双方就在空地上狭路相逢?这么打的话,夏华这边会因为人数居于劣势而吃亏和不敌,必须要有防御工事,就是这道矮墙。
根据夏华等人的规划,全团队上万人一起动手,在外墙和内墙之间挖掘泥土,挖出一条环绕内墙的壕沟,这条壕沟平均宽度在两米以上,深度在一米五以上——本来想挖得更深的,但时间不够——上面横放芦竹、铺草席盖泥土伪装,壕沟底部倒插着尖头木棍和撒了铁蒺藜,
挖出的泥土装进麻袋、木框木箱里用于沿着壕沟内侧地面垒砌矮墙,就地取材一举两得,矮墙在被垒砌时特地在墙体内横放了数以千计的向外刺出的尖头木棍,进一步地加强了这道矮墙的防御力。
“抬枪!准备搏杀!”
“举盾!注意防护!”
“等贼兵靠上来,一门心思地刺上去就行了!别管别的!”
“沉住气!就像上次战斗中那么做!”。。。
看到高杰军步兵们源源不断地越墙涌进来,矮墙后,夏华团练的军官们疾言厉色地喝道。
“哗!——”
矮墙上霎那间伸出了数以千计的长枪的枪头,枪杆末端,数以千计的充满仇恨和决意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不远处的高杰军步兵们。
在矮墙后严阵以待的乡勇家丁们由长枪兵、刀盾兵、盾牌兵组成,长枪兵们自不必多说,刀盾兵们人人刀在腰间,双手各持一面单兵圆盾,盾牌兵们则或一人独力或两人合力扛举着一面大盾牌,保护自己,保护没有盾牌的长枪兵们,队伍里,不同兵种分工明确、严密配合。
已预判高杰军这次进攻会重视弓箭手、长枪兵、刀盾兵的夏华等人也调整了自己这边的兵种组成,长枪兵们仍是长枪兵,刀盾兵们一人两面圆盾,交战时暂时不上,一手一盾保护自己和长枪兵,需要参战时再丢弃一面盾牌,盾牌兵是由部分长枪兵临时“转行”的,否则人数不足,他们只防不战,在队伍里为自己和身边人提供盾牌保护。
如果不是这个安排,列队在矮墙后的乡勇家丁们必会白白遭到箭楼上高杰军弓箭手们的肆意射杀。
稍微值得一提的是,夏华没有让长枪兵们一人一枪一盾转为“枪盾兵”,枪盾兵在军中是存在的,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戚公就反对长枪兵持盾,他的戚家军从未组建枪盾兵部队,因为长枪跟刀不同,刀可以单手使,长枪必须双手使用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刺杀威力,一手长枪一手盾,看似攻守兼备,实则顾此失彼、不伦不类,枪太长了,单手根本用不起来。
隔着七八十步,突入庄园的高杰军步兵们都心慌慌不知所措地看着对面的乡勇家丁们和他们的矮墙工事。
“都愣着干什么?上!上!都给老子上!”现场的高杰军军官们气急败坏地吼叫催促着。
挺着长枪、握着刀、顶着盾,高杰军步兵们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上前。
箭楼上的高杰军弓箭手们在这时候应该给他们的步兵们提供“火力掩护”,无奈,他们现在自身难保,一块块石头、一捧捧碎石劈头盖脑地飞掠向他们,让他们就算没中招也处于心慌意乱、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中,射出的箭都没什么准头。
矮墙后的团练乡勇们一动不动、沉着专注地盯着步步逼近的敌人,个个绷紧浑身的肌肉。
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哗啦”“哗啦”“啊——”“啊——”陷坑上的浮土草席芦竹被踩塌声和杀猪般的惨叫哀嚎声连连地响起,尘土团团升腾、血水股股迸溅,位于队列前面的一个又一个高杰军的步兵脚下踩空就像下饺子般手舞足蹈地摔进了陷坑里,然后要么在陷坑里成为人肉叉烧要么在陷坑里满地打滚跳起霹雳舞。
“救。。。救我啊。。。”
第一卷第39章庄园再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