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高尔基汽车制造厂内空无一人,原本应该机器轰鸣的工厂,此刻安静异常。
偶尔一两个醉汉看到陈卫民几个华夏人,激动的问有没有白酒。
他们打听着找到了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的办公楼。
曾经的辉煌,此刻显得那么破败。
第58章高尔基汽车厂的欢呼
陈卫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股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老胡,军子,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胡大海指着不远处的大礼堂,说道:“好像从那里传过来的,他们可能在开会。”
孙铁军说道:“好像喊什么乌拉。”
“走,过去看看。”
三人到了礼堂外面,此时,礼堂里面的声音异常清晰。
“英语?”,陈卫民三人都有点傻眼,因为他们听不懂。
胡大海的小秘书达索伊娃已经开始翻译起来。
“伟大的高尔基汽车厂工人们,你们不应该只制造坦克,你们应该制造全世界最伟大的民用越野车,嘎斯越野车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他的设计缺陷……我们福特汽车带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线,带着我们最纯正的友谊来帮助你们……”
陈卫民几个人听了半个多小时。
好像一场针对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的颜色革命正在实施。
陈卫民相信,类似的情况不但发生在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甚至很多地方都在发生着类似的演讲。
胡大海问道:“老板,你说他们信不信?”
“老胡,你听到欢呼的掌声了吗?你听到乌拉的声音了吗?”
“难道他们真的信了?”
“人处在绝境中,哪怕你给他的馒头裹着毒药,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吃下去。”
苏联的经济改革失败了。
普通工人入不敷出,整个经济几乎陷入了停滞。
一方面,他们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像西伯利亚铁矿公司,苏联政府要求他们自负盈亏。
另一方面,国家有计划的安排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生产汽车,但是他们生产出来的汽车卖给谁?现在几万卢布,根本就不够他们的成本。
同时,苏联的出口公司按照美元出口了汽车,跟高尔基汽车厂结算的时候,按照官方汇率结算,更加加剧了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的亏损。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几乎是跨行业的一刀切,致使整个国家秩序混乱,与市场完全脱节,不,确切地说,他们就没有建立起任何完整的市场经济。
如果苏联像华夏一样,有自产自足的能力,可能他们的改革也会成功。
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脱节,他们需要的食物、轻工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几乎以美元计价,致使食物价格高昂,普通人的卢布收入,根本就吃不饱穿不暖。
这一点,华夏政府做的比苏联政府要好太多了。
穷则思变,只是他们思变的方式,掺杂了欧美国家的毒药,那他们的改革能好?
索菲亚问道:“暴死,他们还有救吗?”
陈卫民耸了耸肩膀。
没救了,哪怕苏联的高层想救,也救不了了,此刻,整个苏联社会已经乱了,不以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老胡,走吧,咱们去找沙尔瓦谈谈,我想尽快把这批车运回国内。”
沙尔瓦的办公室内烟雾缭绕。
他站在窗口,看着不远处的大礼堂,听着礼堂内的欢呼。
看到陈卫民到了,沙尔瓦立刻说道:“陈,我同意了你们的交易,不过,我需要立刻拿到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