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而且具备相当的破甲能力。
拉尔还在等待前面的部下汇报战损数字,蒋同敏一声令下,更多的直升机加入了攻击序列。拉尔的视野中,便只见一道道明亮的光点犹如天降,然后他麾下的坦克便一辆接一辆的被击中爆炸起火燃烧,其中比较倒霉的更直接被炸翻。
“敌袭!”
“报告,我们遭到了中国战机的袭击,中国人使用了新型反战车武器!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也不需要他再催促手下给战损数字了,因为耳麦中响起的各种嘶喊声已经能够说明一切。这是拉尔不曾经历的一种战斗方式,而让他感到羞愤的是,他和原本准备大干一场给中国人一个惨痛教训的诸多手下,在中国人的这种打击下居然毫无还手之力。
“将军,我们怎么办?”
“长官,请指示下一步行动!”在手下们此起彼伏的嘶嚎声中,拉尔的心脏如受重锤,他的脸色很快变成了铁青色。
还击从蒋同敏下令全体出击的时候就开始了,可是,且别说通用机枪的子弹即使在最佳射程内也无法击穿海东青武装直升机的装甲,对德国人的战斗意志产生巨大打击的是,他们不开火还好,一开火暴露方位必然就会遭到来自天上的攻击。而那种拖着明亮尾焰的“炮弹”精确度是那么的高,速度又是那么快,所以即使他们明明提前判断出来袭方位并全力躲避,可是十之**却根本躲不开。
第九百四十二章决战伊始
打,打不赢,逃跑,不,是战术撤退也未必就跑得掉,拉尔这么多年的军伍生涯面临的最大一次考验降临了。考虑了足足五分钟左右,他终于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下令所有坦克立刻机动起来,同时将烟雾发生器全部打开。
天空中,蒋同敏眼看着整个地面先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出现雾气,然后连成一片,他知道今天的表演到止为止了。“德国人挺聪明的,遗憾!”他这样自语着,下令撤退。直升机并不是无敌的存在,特别是在不远处就存在德国战机的情况下。对上战机,直升机那就是苍鹰眼中的麻雀,根本没有反抗之力。张自忠之前对他们也没抱太大期望,只是希望他们滋扰一下,好告诉德国人,我们知道你们潜伏在夏尔。现在能取得这样的战果,那绝对是意外的惊喜了。接下来可以期待的是,远东远征军司令部肯定会将他们视作战术部队,而德军也肯定会引起高度重视,接下来,将有的是来苦战、大战等待着他们。略带遗憾又毫无心理负担的,蒋同敏率领着十三架海东青武装直升机撤出了战斗。
无名高地上的战斗,此时则再次回归到远征军攻、德军守的局面。汉斯在接到上面的电令,知道主力部队正在向昆古尔靠拢之后,不惜代价的发动反攻,终于在付出伤亡一千五百余人代价的情况下再次取得了无名高地的控制权。德军主力正在向昆古尔移动,远征军的侦察机侦察到这一情报以后,张自忠不甘示弱的也集结主力部队向昆古尔移动,同时他给姜铁掌下令,要求后者必须抢在德军主力抵达之前占领无名高地并力保不失。
一场遭遇战开始演变为决战,对此,中德两国政府高层的态度出奇的一致。德国方面,希特勒为首,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彻底将中**队清除出苏俄的一个机会,希特勒更亲自起草给曼斯坦因的电文,指出这一战对德国政府的意义,并对A集团军寄予厚望。中国方面,即使当初反对出兵苏俄的陈诚等人,此时也认为箭在弦上,只有给德军致命一击才能保证远东军在苏俄的合理存在。而即使失败,那也能给最高统帅部增兵的理由。最高统帅部这一理念的改变,根本原因在于对日战场的情势已经明朗化,国内,国防军和学兵军全面掌握主动,国外,学太平洋舰队主导的“蛙跳战术”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已经成功的将日本本土和南亚殖民地割分开来。可以预期的是,只要国内新光复地区稳定下来,届时就是国防军和学兵军的全面反攻之时。既然抗日战争胜利可期,那么趁着这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为国家捞取足够的好处,只要是个正常人便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三天后的早上,夏尔,在一片薄雾中,已经等得失去耐心的拉尔终于看到了远征军的战车部队。而在通过望远镜仔细的辨明了中国战车的型号以后,他第一时间钻出坦克抬头仰望,想知道中国人是不是还同时出动了直升机部队。三天前的那场战斗,拉尔已经向曼斯坦因做了汇报。后者认真听取报告以后先是十分震惊,然后就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直升机的威胁,那么A集团军的战车部队都将可能沦为边缘部队,那样的话,A集团军根本无法与中国远东远征军进行决战。不愧是久经阵仗的老将,当天晚上他就想出了应对办法。他的应对办法也简单,那就是为旅级以上装甲单位各配备一个营规模的防空部队。
德军装备了八十八毫米口径高射炮的防空部队,即使对上金雕也有相当的防卫能力,拉尔在接受了一个营的防空部队以后,悬着的心终于落回胸腔,这个时候,他反而期待远征军直升机部队的出现了。
这一次,张自忠却没有派出直升机部队参与夏尔的战斗。无名高地和夏尔,无名高地依旧是战场中心,而在充分领略了直升机部队的犀利以后,张自忠对直升机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他现在更主张将直升机部队视为能够定乾坤的战略部队,而不是早早的就将它投入战场。而对姜铁腰手下战车旅的旅长向文龙来说,经过乌法之战,在充分领略了德军的战车战术以后,他之前的忐忑心理已经消失不见,现在他想得更多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洗乌法之战给远征军带来的耻辱。在远征军高层看来,乌法之战虽然最终获胜,但是因为战斗过程非常丑陋,而且是靠火箭筒才打赢了战车之间的对决,所以这胜利非但没能带来荣光,反而带来了耻辱。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是学兵军人对待失败和耻辱最惯常的态度。乌法之战虽然胜得丑陋,但是对于向文龙等人来说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他们清楚了,原来德国人对战车是这么应用的,原来坦克部队还可以这么打。那么,要如何才能针制的军队的这种战术呢?经过和同僚们的仔细研究,向文龙还真想出了一个算是不错的战法。而今天,他就要用实战来检验这一战法是否具备可行性。
拉尔巡视空中没有发现直升机,心中固然有点失望,但是同时对接下来的战斗也更有信心了。随着他的命令传达到每个营、每个连队,原本蛰伏着的若干虎式坦克登时高速运动起来。稍后,德军便以自己的节奏提前进入战场并率先发动了进攻。
德军坦克开始动起来的时候,向文龙也将自己的命令传达了下去。他首先命令先锋部队原地待命,然后亲自带着大概一个营规模的坦克歼击车高速向前突去。
山魈和虎式,就性能而言,双方火力强度以及火控机构的性能差不多,山魈在装甲防护能力上要强一些而虎式的机动性能和稳定性能要比山魈优越。另外,经历了乌法之战,向文龙发现就双方坦克兵的战术素养而言,德军士兵要远远强于自己的手下。而如果是对攻的话,这一差距还会拉大。由此他得出结论,如果想要赢得和德军战车部队之间的较量,那就尽量避免打机动战。这么做,固然会使得山魈成为德国人的靶子,但是同时,学兵坦克兵的战力却能得到最大的提升。而因为手上还有专门强化了装甲防护能力和反坦克能力的坦克歼击车,这就保证了实施这一战术,他这一方也不会一味的被动挨打,同时也能具备相当的反击能力。
第九百四十三章中国人要败了
坦克歼击车德军也有,不过相比较学兵军的“东北虎”,德军哪怕是最新型的犀牛,因为其设计理念就是让反坦克炮获得自行能力,所以除开火力可以和“东北虎”相抗衡,装甲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都要远弱于“东北虎”。学兵军能够生产出机动性能良好、火力强大、装甲防护能力超强的坦克歼击车受益于已经成熟的自行火炮技术。在原有自行火炮技术上,学兵研发所只是加强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以及更换了专门的反坦克炮,再针对性的加强正面防护能力,“东北虎”便应运而生且很快成了装甲部队的又一专门兵种。有自行火炮的例子在前,向文龙等一线战车部队的指挥官在坦克歼击车的应用上进入角色的速度也快,于是,在乌法之战吃了一个闷亏以后,向文龙便将洗刷耻辱的希望寄托在了“东北虎”的身上。
战斗伊始,拉尔旅当仁不让的主动发起进攻。同样因为乌法之战,德国的坦克兵在面对远征军的坦克部队时是有着一定心理上的优势的。拉尔再考虑到远征军有直升机这样的反坦克利器,也想趁着中国人没动用这款武器之前早点解决战斗,为最后的决战奠定坚实的基础。冲过五十辆的虎式坦克轰隆隆的碾压在夏尔的田野间,营造出的声势相当的惊人。位于向文龙旅后方,随大约一个团步兵行动的苏俄红军某部的十几个苏俄军官通过望远镜将德军的冲锋势头看在眼里,不少人嘴角都不自觉的抽动起来。
在这个时空,身为苏俄人真是一种悲哀。那个时空,苏俄固然损失惨重,但那仅限于战役前期,在中期和后期,苏俄人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可是一路将德国人撵到欧洲然后还趁机攻入柏林的。这个时空,两只蝴蝶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从战争开始,苏俄人就一直被德国人压着打、一直没能翻身不说,最为致命的是,因为德军的V2导弹形成战力,并赖此摧毁了苏俄人的重工业基地,于是苏俄人不仅再没能力生产出可以抗衡虎式坦克的T34,甚至于连普通枪弹的生产都无法满足一线部队日常消耗所需。武器装备跟不上,苏俄红军的战力一降再降,终于,斯大林不得不抛弃大国尊严向中国求援。
远东远征军刚刚出现在苏俄军人面前的时候,苏俄军人看待他们的目光是严重的怀疑、不解加百分的不甘。怀疑——中苏两国作为邻居,中国这些年发生了什么,苏俄人自然有所了解。当然了,因为两国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而苏俄政府对内又实施信息封锁,所以苏俄人获得的中国消息哪怕是最新的,其实都是一年前甚至更久前发生的。因此在不少苏俄人的心目中,中国此时还被日本占领着,中国好像就快亡国了呢。不解正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你们自己国家都要亡国了,怎么还有心思和精力到我们苏俄来?更多的不解在之后,换装过后的远征军官兵无论是精气神还是武器装备都透着“精锐”的气质,这气质和“将要亡国”可谓格格不入,苏俄人自然无法理解。不甘——中苏两国,苏俄才是强国哪,而且就在不久前,苏俄政府刚刚援助过中国人,怎么现在却反过来了?苏俄已经落魄到需要中国的帮助了吗?苏俄政权的特色决定了苏俄高层对内从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所以苏俄人不仅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政府已经将远东卖给了中国政府,更不敢想象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往日,他们都快攻上日本本土了。如此复杂的心态,不仅体现在普通苏俄人身上,便是斯大林也难免俗套——苏俄曾经的辉煌,不知不觉间成了枷在苏俄人脖子上的枷锁,让他们总是摆不清自己的位置。乃至于远征军入苏之初,斯大林还想着控制它,让它成为自己手上的力量。斯大林的这一图谋自然不可能得逞。于是接下来的怪现象便发生了,远征军明明是友军是援军,苏俄人对它却始终抱有敌意。苏俄人表现出来的敌意是那么明显,乃至于张自忠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拒绝苏俄红军的一些善意,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连向导都不敢听由苏俄政府安排。
乌法之战是个转机,从苏俄人的角度,他们终于确认了如下几点。其一,中**队的战力并不似他们想象中那样不堪;其二,中**队入苏并不是样子工程,中国人是真的愿意为他们和德国人拼命的。看透了这些,包括斯大林在内,苏俄人终于肯正眼看“中国友军”了,于是苏俄政府提出了“土地换人口”的建议,苏俄红军也羞羞答答的主动找上张自忠,希望加强合作,以早日击败纳粹德国。
这十几个苏俄军官,正是双方加强合作的表征这一。苏俄红军本来提出要联合作战,但是张自忠吃一堑长一智已经不敢信任苏俄人了(在他心中,那些一点军事常识没有的本地向导正是苏俄红军的杰作,他们就是想坐山观虎斗)。苏俄人这一次表现得十分大度,不再坚持联合作战,改为派观察团观摩远征军的战斗,称希望能从远征军身上学到对付德国人的战术战法。对此张自忠没有拒绝,于是在昆古尔决战将打响的时候,他将近百位苏俄红军观察员塞给了一线部队,并给姜铁腰等人传令,要求他们打出中**人的威风来,也让苏俄人长长见识。
张自忠怕被苏俄红军卖了,所以拒绝联合作战,这一次他却是冤枉苏俄人了。苏俄人当然不是善茬,可是这里却是苏俄的国土。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现在苏俄红军势弱,没远征军的帮助他们根本不具备与A集团军抗衡的能力,苏俄人哪里还敢乱动心思。
跟随向文龙部行动的苏俄红军观察员悉数出身战车部队,他们都有和德军过招的经验,甚至有两个还在拉尔的手上迟了败仗,所以对拉尔的战法都相当的熟悉。熟悉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向文龙却没能马上做出正确的应对,他们嘴角同时抽抽,心内想的是,中国人要败了。
第九百四十四章东北虎
败仗吃多了,苏俄人也总结出了对付德军这种战术的办法,那就是不惜代价迟滞住德军的冲锋势头。而在他们的认识中,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迟滞住德军坦克部队的冲锋势头的话,那么接下来就等着被冲散阵型然后成为羊群被图戳吧。驻向文龙旅的苏俄军事观察团负责人是个少将,名叫里卡多夫斯基。立场原因,里卡多夫斯基当然希望向文龙旅能赢得胜利,但是现在,他眼看着向文龙旅迟迟没能展开阵型主动迎上去,嘴角抽抽着道:“和纳粹相比,中国人还是太稚嫩了。”作出这个评价,他重重的叹息一声对其他人道:“中国人必败无疑,我们准备撤退吧!”
能进入军事观察团的苏俄军官,无关职衔,最少都是一支部队的军事主官,所以都不缺乏战场判断力。有人接话道:“看来还是得靠我们自己,中国人明显不熟悉德国人的战法。”苏俄军事观察团的所有人原本已经下车站到了地上,此时纷纷又坐回车上,好随时撤退。
里卡多夫斯基站在车上,拿起望远镜朝战场上望去,忽然“咦”了一声。其他人见状纷纷站起来举起望远镜,然后他们的表情就变得精彩起来——战场上,向文龙新的命令已经传达了下去,随着这道命令的下达,总共二十七辆“东北虎”坦克歼击车从山魈阵列后面杀出,向着德军的战车集群迎了上去。双方都是高速运动,很快便各自捕捉到射程也给了对方射程。炮声响起,战斗就此打响。
隔着大约两千米的距离,双方的打击精度都受到了影响,不过因为基数比较大,所以还是出现了“倒霉者”。“倒霉者”中德双方都有,此时,东北虎的装甲防护能力优势就凸显了出来。德军的虎式有三辆中炮,两辆当场就瘫了,远征军这边被击中的东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