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云的抗日在线阅读 > 第1135部分(第1页)

第1135部分(第1页)

星般崛起,似乎具备了主宰南亚的能力,再加上,德国人离中国似乎已经近在咫尺,而美国人又羸弱可欺,山本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延续之前的方针,先南后北,干脆将中国或学兵军留待最后解决。

以上,是小泉敏一郎得以再次成为南亚军事主宰的原因。在南云忠一率领的大和号航母舰队几乎全军覆灭以后,在小泉敏一郎和塚原二四三之间,理所当然,小泉也更具备统领全局的资格。而在再次获得了证明自己也别是与欧阳云博弈的机会以后,小泉也没理由不全力以赴。而他经营多年的南亚民族解放军体系一旦全力运转,立刻焕发出强大的能量。

对于扈从军的应用和对占领区的管理,冈村宁次算是最有心得的。但是和小泉相比,受时代的限制,他那套却明显落伍了。小泉的理念,来自于成熟的日本企业管理理念,就是以家族方式对手下的军队进行管理,强调感情,强调“坐在同一条船上”这一观念。小泉比冈村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哪怕他心中对南亚土著实际上是始终斜睨着的,在面上,他也能端出一副尊重、和蔼的神情。“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份血汗一份回报”——他对南亚土著实施这一政策,曾经被认为是荒谬和对牛弹琴,但是,在他需要南亚人的忠心的时候,这一策略的优势却凸显了出来。比如,在成立南亚共荣军的动员会上,他坦白的对与会的各民族解放军的军官说:共荣军的危险性要远胜民族解放军——“简单的说,就是共荣军执行的任务会更加危险,牺牲的几率会成倍的增加。当然,付出就有回报,共荣军获取荣誉和奖励的机会也会成倍的增加——你们还有勇气参加吗?”

七十万的大军,其中还有二十万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再加上海航特攻战术部队的增援,小泉以为,即使不能取胜,最少也能保持澳洲战场现在的局势。那么,自己就能源源不断的投入部队,“拖也要将美国人和支那人拖死”。美国本土和中国距离澳洲都比较遥远,距离新几内亚和印尼却几乎近在咫尺,也就是说,日本的补给能力要远胜于中美两国。从这一点而言,在澳洲战场,小泉确实具备拖死中美两国的能力。他却不想想,从一开始他就将这一次战役定义为时间久远的持久战,心态上先就示弱了,如果中美两国采取狂风骤雨般打法的话,他做好准备了吗?

第一战发生在纽卡斯尔。美澳联军兴建的纽卡斯尔防线虽然屡经战火而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但是其军事价值依然存在,自然成了盟军和日军持续争夺的目标。是役,日军出动了五万日军和二十万的南亚共荣军,动用了将近三百辆的战车和超过五百架的战机。盟军方面,白流苏的海军陆战队之外,陈师昌支援白流苏四个航母编队,美澳联军空军提供了大约一百五十架的各型战机。

战争的前奏,当然是空战。日军方面,山部川三键亲自指挥战斗,盟军方面,王海统一指挥中美澳三国空军。空战进行了三个小时左右,日军用大约五十架常规战机和三百架五十特攻机的代价,换取了盟军大约三百三十架左右的战机。其中,美澳联军的战机几乎损失殆尽,而学太平洋舰队的海航部队也因为折损超过了四分之一,不得不暂时退出战场。

空中决战结束,地面部队登场,双方首先投入了战车部队。

战车作战,是盟军各国一向的强项。其中有必要重点指出的是,美军在这一战中动用了一种新型坦克。综合该坦克的各项系数,其装甲防护能力和炮火打击能力虽然不如学兵军的新型山魈和日军的零式战车,但是其山地爬坡能力却超强。在一个叫做格拉斯的地方,白流苏正是利用了该型坦克的超强机动性,完成了对日军将近一个师团的战车部队的包围。这也成了这场战役的转折点。

第八百八十六章厚此薄彼

美军参与这场战斗的一共有六个师将近五万人,其中最著名的为骑兵第六师。名为骑兵,实际上这支部队却是标准的机械化步兵建制,下辖两个作战大队和一个空中支援大队。明明是步兵却叫做骑兵,这源于英美国家的传统。比如英军中就存在着某某骑兵师,某某龙骑兵团、枪骑兵团,但实际上,这些部队中根本就不存在马,部队的机械化程度相当的高。这支美军的最高指挥官系曾经在台湾接受过学兵军特训的温赖特四世中将。在这一人事任命上,中方最中意的其实是和郭奎长期合作过的夏普。不过,正因为夏普和学兵远征军高层有着不错的私谊,这引起了麦克阿瑟的猜忌,麦克阿瑟坚持,最终温赖特反而因此得以上位。

二次瓜岛战役战败,并因此促成学兵军真正主导太平洋战局,这在麦克阿瑟看来自然是个耻辱。而从此以后自己将听命于一个中国女人的指挥,这在他看来更等若是被直接扇耳光。这也是他为什么私底下牢骚满腹,认为女人应该远离战争的原因。大男子主义作祟,令麦克阿瑟在这件事上迟迟转不过弯来,于是,只要是白流苏制定的计划下达的命令,他便都本能的对着干,好像不这样,无法体现自己的高明似的。

格拉斯之战的作战计划,因为是白流苏提出来的,自然再次遭到了他的强烈质疑。而他对这份计划最感到怀疑的地方,在于白流苏命美军骑兵第六师负责包抄,却令中国远征军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军第三师坚守一个离格拉斯很远、貌似无足轻重的地方。争论到最后,他同意骑兵第六师担任包抄任务,同时又指出单单一个骑兵第六师兵力似乎薄弱了点,建议将第三师也用于包抄:“毕格拉有守的必要吗?我不相信日本人会选择从这里突围!”

盟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高层远不似表面看上去那么和睦,中美高级军官之间的争锋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偏偏,在个性上,麦克阿瑟和白流苏有着相同之处,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很固执。于是,往往,本来是一个小的争议,到了他们这里却往往就会放大化。甚至于欧阳云和罗斯福一度不得不扮演调节者的角色,频频的或批评或安慰或劝解麦克阿瑟或白流苏。

毕格拉远离珊瑚海,而且往东去的地形十分复杂,并不适合于部队运动,所以在麦克阿瑟看来,即使日军最终要从格拉斯突围的话,也会选择走沿海路径。他认为自己是掌握真理的一方,然而,他碰到的却是一个似乎有点蛮横无理的上峰。他滔滔不绝的讲了一大通道理,结果却被白流苏用“你是总指挥还是我是总指挥”最后一句话堵得哑口无言。

白流苏才是总指挥,所以,她的话才最具备权威性。

战斗开打,因为麦克阿瑟和白流苏的这一番争论,美军骑兵第六师在进行包抄作战的时候,中低层官兵的牢骚就特别的多——“我说长官,中国女人凭什么这么做?她让中**队在毕格拉看山景,却让我们长途跋涉包抄日本人的后路——难道仅仅因为她是最高指挥官吗?”

“让中国人,还是一个中国女人来做我们的总指挥,我以为这是国会对我们一线将士极端的不负责任。”

“婊子养的,为什么执行包抄任务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我们,中国人不是战无不胜的吗?”

……

骑兵第六师的师长名叫戴恩,四十岁左右的一个喜欢抽雪茄的胖子。他同样对这次任务赶到不忿,不过相对于中低层官兵,他显然更具备军人的荣誉感,所以,虽然他心中也有意见,却绝不会说出来。听见手下们的议论,他先是保持沉默,终于,在感觉到可能影响士气和行军速度的时候他出声呵斥道:“闭上你们的嘴巴吧,你们也知道中国人战无不胜?那么,等打了胜仗拿出成绩以后再来讥讽中国人吧。战场上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而现在中国人的战绩比我们好,所以我们只能听中国人的,而且要听一个中国女人的。”

白流苏这样的安排,确实很容易让人怀疑她的居心,会觉得她是厚此薄彼,欲保存中国部队而让美国人当炮灰。这种怀疑,在格拉斯之战打到第九天的时候尤甚。

白流苏以日军一个精锐的战车师团为饵,成功的引来另两个日军师团和五个共荣军师团入援,然后关起门来打狗,利用美军第六骑兵师超强的机动能力,对日军完成了包围。而盟军的战略意图一暴露,自然激起了日军的猛烈反击。在小泉的调度下,更多的日军和南亚共荣军扑了过来,欲先完成对骑兵第六师的围歼。至第九天,骑兵第六师东西方向受敌,面临的敌军总兵力一共将近十万人。骑兵第六师地面部队满编不足万人,等若是以一当十,自然打得极其辛苦。最危险的时候,戴恩都上到前线,当起了坦克炮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