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常年的封锁和轰炸,几乎完全摧毁了重庆的民生和军事工业。工业的落后甚至某些方面的空白自然造成了商业的萧条,进一步的,商业的萧条又影响到了政府的财赋收入,并导致了金融业的瘫痪。乃至于重庆政府不得不通过频繁的增发国债、战争募捐来维系政府的日常支出,实际上就是压榨民间余财。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让财政状况越来越恶化。
此时,欧阳云通过对国有银行进行注资并进行整改便属于善政,在他人看来非但无利可图,简直是自寻烦恼。要知道此时的国有银行不仅仅是资不抵债的问题,根本就是负债累累,是仗着政治上的特权才勉强苟延残喘了下去。
金融上进行输血,工业上出台种种优惠措施鼓励原学兵军特区的军企和民企来重庆投资,这些企业在重庆开设的分厂不仅可以帮助政府解决糟糕的重庆就业情况,让相当一部分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还能促进本地一些相关小厂矿死灰复燃获得新生。
如果说财经上的种种措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成绩,那么军事上的进展却是显而易见的了。
学兵军入渝第二天,日军应该是得到消息想要制造恐怖氛围打击一下重庆的民心士气,给欧阳云一个下马威,一天之内连续出动了超过三百架次的战机对重庆实施空袭。第一批日机飞临重庆上空时,凄厉的警报声一响,出于惯性,重庆所有人等无分身份、职业第一时间都赶紧往防空洞跑。日军空袭最频繁的时候,其实防空洞也不安全。日军空袭重庆太多次,早就摸清了一些防空洞的位置,有的时候,这些鬼子战机就敢堵着防空洞的洞口进行轰炸,并因此制造了多起惨案。
重庆人被日本人炸习惯了,虽然听见警报声必然会入就近的防空洞规避,但是在恐惧之外又会带上一种类似于“听天由命”的淡然。不,应该说是无奈才对。
当然了,也有一些有心人联想到昨天学兵军那多达几百架的战机,心中抱有殷切希望的,奔向防空洞的时候脚步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一拍。
学兵军空军总司令部年轻的航空学兵们没让他们失望,如愿的为他们呈现了一幕精彩的防空战。学兵军入援战机太多,重庆市区的机场根本不足以安置,所以在周边县市都有安置。而铁林飞铁了心要打漂亮的围歼战,不放过一架入侵重庆领空的鬼子战机,便参照这些机场所在地进行战术安排。于是,那些脚步慢了一拍的市民们就有眼福了。当他们脖子举得累了,眼睛酸了忍不住低下头休息一下,再抬起头时,便会发现天上又多了几架已方战机。然后,已方战机越打越多,渐渐的就形成了群殴之势。
日军第一波来袭战机共十八架,结果只有三架逃了回去。而学兵军这边则一架未损。
学兵军重视宣传,来到重庆以后也不例外。很快,相关战报便通过无线电广而全城皆知。好嘛,空战还未结束,越来越多的市民涌出了防空洞,他们完全无视新成立的防空指挥部的劝告,再不肯进入防空洞,一个个仰着头激动的叫着,喊着“格老子的,硬是要得”,不少人兴奋得猛挥拳头,更有较感性的留下了热泪,直呼“学兵军好样的”云云。
“秦岭作战”日军部队配备的战机要比与学兵军对峙的11军等所辖航空部队的落后,于是虽然鬼子飞行员们死不服输、悍不畏死,屡屡发起挑战,奈何战机性能上相差太大,结果只是白白成全了学兵军航空部队的名声,等于配合他们做了次广告而已。而经过这一次防空战,中央军的不少将领终于认识了中央军和学兵军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他们开始认真考虑个人前途,再想起“统帅部”和“学兵军”这两个词时,神情就复杂了许多。
第五百二十八章土木系
在向学兵军妥协、组建联合政府这件事上。中央军的将军们可以说是最无奈和最不甘的。无奈在于部队军心不稳,急等着粮饷救急。饷还好说,有抗日的大义做借口,但是粮却糊弄不得。中央军为什么比地方军队战斗力更强,凝聚力更高?军官素质较高是一个原因,再不就是待遇好嘛?国难当头,士兵们可以不计较待遇,但是肚子都吃不饱还让他们怎么打仗?前段时间连续发生的一线部队向南京汪伪政权投降一事,已经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不甘在于,城头换王旗,部队肯定会成为第一个清洗对象,他们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嫡系部队就这么拱手相让吗?不谈报校长大人的知遇之恩,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呢?那么向欧阳云输诚吗?可是,欧阳云会善待他们吗?说起来,自此之后,他们可也成了“地方部队”了。
学兵军大部队入渝前,中央军官兵们已经通过种种渠道对学兵军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学兵军装备先进,作战勇敢,战术运用也不错,关键是装备先进,所以能够对日作战屡战屡胜。然,听说是一回事,亲眼见证又是一回事。学兵军入城那一天,中央军少有前往南岸参加欢迎大会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获得入渝学兵军的详细情报。
超过五百架的战机,多达两千辆的战车,自行火炮?自己能机动的火炮?直升机?火箭炮……当更多的新式武器装备,其中不乏中央军人前所未闻的出现在他们面前,很多人无法保持淡定了。
“NND,要是老子有这样的装备,那肯定也能揍得小鬼子找不着北!”不少人如此说,心中已生去意的不禁踌躇了起来。
学兵军入渝这一天,陈诚的心中的失落甚至要超过老蒋。毫无疑问,陈诚的土木系是中央军中装备最好的,这也是陈诚最大的资本。陈诚说服自己接受联合政府,明面上的理由是顾全大局,实际上却打着紧握军队以图东山再起的机会。南岸欧阳云正在发表即兴演讲的时候,他的寓所内,土木系的军官们汇聚一堂,正在讨论着入城的学兵军。自有手下为他们传递回现场第一手情报,当学兵军的战车数量被统计出来,立刻有人不淡定了。
“学兵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也没多少年啊?”这是一些平时根本不关注学兵军的——“应该是美国人支援的,欧阳云这个混蛋,这不是中饱私囊是什么?”
对学兵军有所了解的立刻出言反驳:“不,你们搞错了,确是学兵军自己出产。”
“你的意思?那些战机、坦克还有大炮都是学兵军自己生产的,可是学兵军入粤才几年?他欧阳云能点石成金不成?”
“悟我,你和欧阳云曾经打过交道,你说说看?”林蔚问一边若有所思的黄维。
这么多的土木系将领聚集在陈诚寓所,那是要定出土木系接下来的行动方针的。这些人里面不乏陈诚的死忠,但也有抱有别样心思的。而林蔚作为土木系中的四大金刚,算是陈诚的贴已者,其实负担有主持之责。
黄维和欧阳云打过交道那还是在南京会战时,而所谓的交道,也不过只是打过招呼然后一同战斗过一段时间而已。他被点名,抬头见所有人皆看向自己,一怔过后说道:“那还是南京会战的时候,距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那个时候,学兵军并不怎么出众。嗯,当时他们的坦克部队就已经成型了。老实讲,我很怀疑欧阳云是不是会魔术,不然实在无法解释其军工发展速度。”
“说说你的具体看法,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联合政府的关系,”林蔚追问。
不少人屏住了呼吸,毫无疑问,这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毕竟,统一行动的话,不管最终定为何种态度,遇到的阻力或者承担的骂名都要小一些,所谓的“法不责众”么。黄维深呼吸一口然后看了看陈诚。
陈诚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
黄维有些艰难的道:“我以为,学兵军力主抗战到底,在对日态度上和我们是一致的,值国家存亡之秋,我们可以有限度和其保持合作……”
黄维想蒙混过关,却有人不想让他得逞,四大金刚之一,罗卓英尖锐的道:“现在不存在合作不合作的问题,按照欧阳云发布的一号令,我们现在属于统帅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不服从,要不——”他没有讲话说完,但是话外之意却不言而喻。
陈诚看向了众人。
黄维不敢说话了。在罗卓英的咄咄逼视下,不少人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还是请副委员长拿主意吧,”有人提议。遂而,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