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机开始分散,然后三三两两的向学兵军的金雕们包抄上去。这算是丹木所能想到的最稳妥的战术了,然后事实很快证明,对于金雕而言,这种战术无效!
能够驾驶金雕的,自然都是福建航空兵团中的精锐,包括张晓林在内,所有人都曾经有过击落日机的记录,其中击落记录在五架以上,头盔和衣服上缝有王牌飞行员特征的也有两人。十二个学兵军航空部队的老鸟,如果说开打之前他们心中更多的是期待,那么现在则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开玩笑,性能优势再加上武器优势,别说他们皆是身经数十战的老鸟,便是刚刚掌握飞行技巧的菜鸟,那也足以轻松应付当前的局面。没用张晓林下令,六个战斗编队很快自我调整,同样分散开去。
张晓林作为指挥官,又是出击航空兵中两个王牌飞行员中的一员,他还承担有学兵研发所交代的一个任务——试验金雕的近距格斗性能。所以,当其他人都在尝试着完成自己用空空导弹歼敌的初战时,他却在寻找着机会用机炮打击敌机。
经过大约十分钟的纠缠,丹木此时算是对金雕的性能和战术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让他越发的心寒,因为他猛然发现,如果金雕的飞行员足够聪明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倚仗速度优势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皇军航空兵一旦有所疏忽,那么就将会遭到他们那会自动追踪目标的火箭弹的攻击。“黏上去,不要让支那人把距离拉得太开!长机和僚机之间注意掩护……”丹木在指挥频道里大喊着,他刚刚喊完,耳麦里就传来了僚机的急吼声:“……面,支那人从您身后杀过来了!丹木阁下,请注意后面,支那人从您身后杀过来了……”僚机喊话完毕,丹木心中一沉,猛的将方向杆一拉到底,同时将油门加到最大。而他座下的零战刚刚转变为爬升状态,他便将方向杆朝左边一压,作出了一个左转机动。
从丹木身后杀过来的金雕正是张晓林驾驶的那架,丹木作为指挥官因为要调度全军的战斗,渐渐的他的零战便落在了最后,张晓林找了半天发现了这个情况,毫不客气的就急速压了过来。
僚机的提醒很及时,但对于丹木来说已经晚了。金雕几乎两倍于零战的速度优势不是盖的,在绝对的速度面前,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垂死挣扎。如果张晓林驾驶的是白鳍豚,那么不大的速度优势让他必然跟不上丹木的节奏,极有可能就此被其摆脱,但是对于金雕来说却完全没有问题,他不过轻轻的将方向杆朝左上略略一扳,飞行仪表盘上的机炮瞄准器便重新锁定了丹木的零战。然后他轻加油门,很快,他和丹木之间的距离就突破了两千米这个机炮的最大射程限制。
丹木的零战此时已经呈机腹与地面呈90°角向上疾掠的状态。那个时空,零战最大的优势便是其机动性能,而在经过小泉的金手指改进以后,零战不仅保持了这一优势,同时还去除了右转弯会出现短暂滞后的缺点,这也是日本人在明知速度优势不及白鳍豚但是依旧敢于挑战白鳍豚最大的凭仗。因为身体侧着与地面平行,地面引力让丹木头部和上半身受力,这让他出现一定的失重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好受,不过想到这样应该足以摆脱支那人的锁定了,丹木的心情反而有所放松。然而,僚机的大嗓门在他耳麦里炸开的话却让他在下一刻背上毛孔炸开,脸上瞬间泌出一层毛毛汗。
“阁下,支那人获得射程了!快,快做改变!”
丹木不是第一次采取这组联合机动摆脱敌机的锁定,按照经验,他一旦完成这一组机动,敌机便会因为来不及做出反应从他身下急冲过去——支那人的新战机不是速度极快吗?为什么没出现这种情况?丹木心里有些想不通,忍不住脱口骂道:“八格!”一咬牙干脆再将方向杆朝左压,准备做个侧滚翻机动摆脱。
难怪丹木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对于金雕的学兵飞行员来说,如何微调速度和方向确实是一道难题。而在这方面,张晓林显然做得极棒。在锁定丹木的零战为打击目标以后,他并没有一下子就将速度加到最大,而在丹木的零战上爬左转时,他调整方向的动作也十分精微。有足够的速度和动力优势做保证,他轻微的调整便会让金雕做出大的改变。于是在旁观者看来,尽管丹木的驾驶技术很高超,玩出的机动很连贯漂亮,然而这一切却根本不足以改变结局。
第四百二十三章金雕的缺陷
张晓林的金雕机头两侧的两门机炮同时喷吐出火焰,两条闪亮的弹道射出,正进入侧滚翻状态的丹木的那架零战在其僚机飞行员的视线中机身猛然一震,同时机腹部分爆出一连串的火光,下一瞬,一团硕大的火球在机腹部分炸开,这架零战随即断成了两截燃烧着朝地面上坠去。
张晓林其实并没有刻意首先进攻日军的指挥机,但无论如何,指挥官的死对该支战斗机大队的打击都是巨大的。恐慌情绪本就在队伍中弥漫,丹木这一死,其他鬼子更加慌了。丹木之后,这个战斗机大队的指挥责任自然落到了他的副手村前茨藏大尉身上,然而无论是飞行技巧还是指挥经验,村前和丹木都没有可比性。丹木的僚机才喊出“丹木阁下玉碎了”,下一刻,日军的指挥频道里便叫嚣成一团。有高喊口号要为丹木报仇的,有呼吁求情支援的,还有一些人则打听着“金雕”的一切……
丹木死之前,日军虽然处于被动,但毕竟还保持着阵型,而丹木一死,日军的阵型登时就乱了。这种混乱被张晓林和他手下经验丰富的学兵航空兵老鸟们捕捉到,他们自然不可能Lang费。于是丹木前脚才死,下一刻学兵军的凌厉攻势就来了。除了张晓林依旧执著于用机炮进行进攻,其它十一架金雕悉数用空空导弹对日机进行了攻击。
金雕作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攻击手段其实算不上丰富,也就是比一般战机多了短距空空导弹而已。而受学兵研发所下辖兵工厂生产能力的影响,每一架金雕因此也只能挂载两枚短距空空导弹,相比较的话也就只比一般战机多了一种攻击手段和两次额外的攻击机会。而短距空空导弹的命中率并不似它一开始投入进攻时表面得那么突出。
刚开始发射的三枚空空导弹之所以三中其二,细究原因的话还得感谢丹木。正是因为丹木下令保持严密阵型的原因让日机不敢肆意的逃脱,于是日机在有限的航程内做规避动作,结果反而给了天雷系列的空空导弹发挥的机会。
丹木一死,在村前茨藏还未能建立指挥权威的时候,小鬼子们各自为战,他们在面临空空导弹打击的时候开始亡命飞逃,结果反而正好利用上了天雷系列空空导弹航程较短的缺点。于是在经过一阵令人眼花缭乱的飞行“表演”以后,将近三十架战机最终只有四架被导弹击中。其余的都幸运的逃过了“会追击的火箭弹”。
学兵航空兵们一上来就肆无忌惮的用导弹攻击日机,这是因为战前动员会上薛长空曾经给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他们通过实战来帮助研发所检验天雷系列空空导弹的性能,为他们的改进积累数据。于是在这一**击过后,十二架金雕便只剩下张晓林驾驶的那架还剩两枚导弹,其它的只剩下机炮这常规空战武器了。
二十二枚空空导弹击落了六架日机,这样的成绩绝对不会令学兵研发所感到满意,毕竟导弹的制造成本太昂贵了,一枚的造价就快抵得上白鳍豚的一台引擎了。不过在张晓林看来,空空导弹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因为在这一轮打击以后,日机编队完全被打乱了。而日机阵型一乱也就意味着金雕接下来可以肆无忌惮的发挥它的速度优势了。
战事的进程验证了张晓林的推断,接下来的战斗,日军虽然依旧拥有绝对数量优势,如果他们组织得好的话,完全可以两架挑一架,但是结果却是一面倒。当然,这和村前的指挥水平低劣也有一定的关系。他自始至终都没能回复秩序,结果就给了张晓林他们围猎的机会。等到日军飞行第23师团从扬州起飞的又一个战斗机大队赶到战场的时候,三十六架日机已经只剩下十一架,而学兵军一方不过只损失了三架金雕而已。三架战损的金雕,一架是遭到了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