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的官兵们彻底愤怒了。
日军放弃了屋顶以后,看似丢失了两个阵地,可是凭借在街道上建立起来的坚固工事,反而击中火力牢牢的控制住了局面。
“团座,这样下去不行!”一营营长柳春山趴在刘奎身边说道:“后面的枪炮声越来越近,如果不尽快解决这部分鬼子,我们真可能被完全拖在这里了。用王祥他们打堡垒的办法吧!”
在闽粤边境剿匪的时候,隶属于学二军的一个营长王祥创造出了一个对付堡垒的办法,用淋湿的棉被裹在身上当护甲,然后用手榴弹硬炸堡垒。
剿匪行动结束后,作为立功人员,王祥在表彰大会上曾经详细的介绍过此类经验。
刘奎没时间想其它办法了,点头说:“只有这样了。”
几分钟以后,十几个公认的大力士警卫人手三袭浸了水的厚棉被罩在身上,腰间别了最少八枚手榴弹,向日军据守的阵地冲去。与此同时,屋顶上趴着的战士也全速突进,一边奋力朝下面的鬼子投出一枚又一枚手榴弹。
“啪!”“嗒嗒嗒!”日军阵地上很快有了反应,枪声大作。
不过,这一次,冲锋的学兵军将士再没有像之前一样,中枪立倒,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人,虽然身上顶着的棉被被打得火星四溅,甚至有的人被射穿棉被的子弹直接击中,可是经过棉被这一挡,犀利的子弹已经失去了猛劲,就是打在人身上也仅仅造成撞伤而已。三层浸湿的棉被,重达百余斤,不亚于三层钢板,而日军出于习惯,大多使用冲锋枪进行扫射,弹雨密集,杀伤力却有限。
十几个大力士,刚开始还有些慌乱,毕竟不清楚这三层棉被的防护能力,待见到子弹果然没法穿透,这胆子可就大了起来,在后面战友的呼喊声中,跑进投弹距离以后,身上的手榴弹就不要钱似的抛了出去。
见子弹竟然不能击穿棉被,小鬼子急了:“八格?!”有的鬼子醒悟得快,立刻改用手榴弹对掷,同时将掷弹筒当作主要武器使用。
两面屋顶的上的警卫,刚开始损失很大,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人在牺牲五人以后,再不敢露头,而是弯腰在背对着王府巷的另一面前行。而听到下面掷弹筒响,他们知道这玩意对下面顶着棉被的战友有巨大的杀伤力,也顾不得自身安全了,立刻纷纷冲出去,或投弹、或开枪,优先射杀那些掷弹筒手。
日军的反应稍慢了一点,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只用掷弹筒对付顶着棉被的警卫,便可以破去这一招,不过,等他们冲到距离已方阵地不足三十米的时候再用这一招,却是迟了。
十几个顶被警卫的后面,警卫一营的大部队冲了出来,刘奎一马当先,手中一杆卫青式狙击步,专门打露头的鬼子和端枪朝两边屋顶扫射的鬼子。
战斗进行了五分钟左右,日军的阵地就被突破了。十七个顶被警卫,最后仅有五人幸免于难,不过却已经够了。这五个人往前面一站,日军一大半的枪支火力就被遮挡住了。剩下的即使能打到人,能起到的作用已经有限。
“兄弟们!杀!”刘奎一声大吼,率先冲出了顶被战士的背后,狙击步一抖,一个只露出半个脑袋的鬼子脑门忽然开出红的白的花,人就仰了下去,本已经举高的右手一松,一枚已经点燃引信的手榴弹吱溜溜的滚进了后面的两个鬼子中间。
那两个鬼子本正在用心射击,待发现不对却已经迟了,两个人几乎同时鬼叫一声,就朝两边扑去,却还是迟了,“轰”的一声巨响,两个只跃起半米高的身子被爆炸的气Lang托起,半空中两声惨叫,化成几截散落了一地。
“八格!守住!”日军中佐直起身来,手上的冲锋枪喷吐着火焰,几个警卫战士登时被击中,朝后掼去。中佐的前后左右站起来七八个鬼子,有三个还没能开枪,“轰”的一声,一枚手榴弹在他们腰间部位炸开,三个人登时被炸翻了。
中佐听见爆炸声立刻向左边扑去,半空中却被一颗子弹击中腰部,他闷哼一声,倒地之后正想翻滚,忽觉得头顶一暗,赶紧调转枪口,却已经迟了。
一个警卫战士从屋顶扑下来,半空中手中的卫青式冲锋枪猛烈开火,包括那个中佐在内,两个鬼子被打成了马蜂窝。
而那个战士还没能落地,被一个鬼子扫了几枪,半空中身上爆出几个血洞,大叫一声不甘的死去。
战局的转变就在此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警卫战士从屋顶跳下来或者直接居高临下的扫射,日军层层叠叠的防线立刻告破。
最后两个鬼子,本来还想据守,但是忽然发现王府巷另一头忽然出现大股部队,这两个鬼子匆匆放了两枪便分头朝旁边的两个街道窜去。
刘奎指挥警卫一营一举突破王府巷,回头看见欧阳云,不敢大意,分出一个连继续打前阵,其他人则被要求清剿两边的敌人,以防止有鬼子在此埋伏狙击。
欧阳云的时间把握得很准,也就一刻钟左右,除了一个被留作狙击日军的东北军营,第三序列的三个师终于汇合一处,开始整体撤退。
天空中,日军的战机还在盘旋着,不过,面对下面密密麻麻的守军,已经没有炸弹的日机也不敢冒冒失失的就俯冲扫射,而是打了几个旋以后,朝东南方飞去了。
第三序列的部队里,毕竟还有一个坦克团,而这些坦克上面,可都是架设有高射机枪的。这一个团的坦克被步兵裹挟在中间,为的就是对日机造成威胁。没有重磅炸弹的日机,可不敢以身犯险,毕竟,它们在继光型坦克上面,也吃了不小的亏。
至此,日军在南京城的狙击彻底失败。接下来,就看双方在下关水面两岸的交锋了。
第四章突围(十四)
无时无刻不被硝烟和死亡陪衬着的时间,消逝得非常的慢。每一分钟,都有热血战士倒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川兵、东北军、学兵军,这三支在民众眼里带有军阀色彩的私人武装,却成了卫戍首都南京的绝对主力,不得不说,这对立志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某人及其代表的势力,实在是天大的讽刺。
时针缓缓指到五点半钟,以下关码头、浦口码头为中心,战斗再次变得空前激烈,日军在完成了调配以后,以第3师团、第6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台湾步兵旅团、第三舰队陆战队、三个旅规模的伪军,将近8个师团的兵力,在南京内城、下关水面、滁县、当涂四个方向发起进攻。其中,陆战队两个联队分别进攻下关码头和浦口码头;第18师团、台湾步兵旅团在滁浦线形成穿插,想要一举切断第二序列与浦口留守部队之间的联系;114师团和一个旅的朝鲜伪军,从当涂方向威胁和县,配合从宣城方向威胁芜湖的第16师团,想要彻底切断南京守军的南下之路,并切断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联系。
日军八个师团总兵力将近十八万,而学兵军方向,除了第一序列损失较轻,几乎保持满员编制,第二和第三序列各三个师,都有一定的战损,其中战损最严重的学三师,一万二千余人现在仅余七千余人,硬生生的从一个甲种满编师打成了丙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