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掌灯什么意思 > 第19章 新朝的晨光(第1页)

第19章 新朝的晨光(第1页)

押送皇上的队伍走在回京的路上时,秋风卷着落叶,在黄土道上滚出簌簌的声响。七皇子被阿菀抱在怀里,小脑袋靠在她肩头,已经沉沉睡去。苏婉走在旁边,时不时替女儿拢一拢被风吹乱的发丝,眼神里满是疼惜。

“张妈说,京城里的禁军已经倒戈了。”秦风骑马走在队伍外侧,回头对阿菀道,“李嵩的余党要么被抓,要么逃了,现在由几个老臣暂时维持秩序,就等我们回去了。”

阿菀点头,心里却仍有些不安:“那些老臣……靠得住吗?”她忘不了皇上和李嵩布下的层层阴谋,对朝堂上的人始终存着几分戒备。

“有靖王留下的旧部盯着,出不了大乱子。”秦风看出她的顾虑,声音放柔了些,“而且赵将军的骑兵虽折损大半,但剩下的都是精锐,足以镇住场面。”

提到赵将军,队伍里的气氛沉默了几分。昨日在云安城收拾战场时,他们为赵将军和阵亡的士兵立了块简陋的石碑,秦风在碑前磕了三个响头,额头都磕出了血。阿菀知道,这位刚正的将军,会永远刻在他们心里。

行至半路,迎面遇上一队车马,为首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官袍,看到他们立刻翻身下车,对着七皇子的方向深深一揖:“老臣王彦,恭迎殿下还朝。”

王彦是前朝的太傅,因反对李嵩被罢官,一直在乡下隐居。阿菀在宫里时听过他的名声,是出了名的铁骨铮铮。

“王太傅快请起。”阿菀抱着七皇子下车还礼,“有劳您特意赶来。”

王彦直起身,目光落在七皇子脸上,眼眶微微发红:“先帝若在天有灵,看到殿下平安,定会欣慰。”他顿了顿,从随从手里接过一个锦盒,“这是老臣当年给先帝拟的遗诏草稿,或许能帮上忙。”

阿菀打开锦盒,里面果然是一卷泛黄的草稿,字迹与她手中的真遗诏如出一辙。有了这个,就能彻底堵住那些质疑遗诏真伪的人的嘴。

“多谢太傅。”

“为国尽忠,分内之事。”王彦看着阿菀,眼神里带着赞许,“姑娘小小年纪,能担此重任,实属难得。”

队伍合并一处,继续往京城赶。有王彦同行,路上的关卡都顺利放行,那些守关的士兵看到七皇子的仪仗,纷纷跪地行礼,眼神里满是敬畏。阿菀知道,这敬畏不是给年幼的七皇子的,而是给先帝留下的江山,给百姓对太平的期盼。

回到京城时,城门处早已站满了百姓,黑压压的一片,却异常安静。看到七皇子的马车,人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恭迎七殿下!”“盼星星盼月亮,可把您盼回来了!”

阿菀撩开车帘,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容,眼眶突然有些发热。这些日子的颠沛流离,那些牺牲在阴谋里的人,终究没有白费。

马车直接驶入皇宫,停在太和殿前。王彦和几位老臣早已在此等候,看到七皇子,纷纷跪地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七皇子被阿菀扶着站在殿前,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怯生生地看着阶下的群臣。阿菀蹲下身,在他耳边轻声说:“别怕,他们都是来保护你的。”

七皇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奶音带着颤音:“平、平身。”

群臣起身,王彦上前一步:“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恳请陛下今日登基,以安民心。”

登基大典的准备比想象中更仓促,却也更郑重。阿菀找出当年先帝给七皇子做的小龙袍,虽然有些短了,却依旧合身。苏婉为他整理衣襟时,眼泪掉在龙袍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娘,不哭。”七皇子伸出小手擦了擦苏婉的脸,“我会当好皇上的。”

午时三刻,钟声敲响,登基大典正式开始。七皇子在阿菀和王彦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丹陛,坐上那把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

当玉玺盖在即位诏书上时,阿菀看着阶下跪拜的群臣,看着殿外飘扬的龙旗,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些。

大典结束后,阿菀刚想带着七皇子回后宫,却被王彦叫住:“阿菀姑娘,陛下年幼,需得有位德高望重之人辅佐,老臣以为,由您暂代垂帘听政最为合适。”

阿菀愣住了:“我?不行,我只是个平民女子,难当此任。”

“姑娘说笑了。”另一位老臣上前道,“您护送遗诏,历经艰险,救陛下于危难,论功劳论德行,无人能及。而且苏婉姑娘是先帝信任之人,有你们母女辅佐,我等才能放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