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掌灯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 第44章 青蓝坊的暖光(第1页)

第44章 青蓝坊的暖光(第1页)

暮色漫进青蓝坊时,阿菀正坐在染缸边清点今日的料子。夕阳穿过木窗,在她发间织出层金纱,手里那本染色谱被翻得卷了边,每一页都粘着细碎的染料,像撒了把星星。

“娘娘,最后一匹‘烟雨蓝’晾好了。”春桃抱着竹竿从后院进来,鼻尖沾着点靛青,“您看这颜色,比昨日的更透亮些,是不是加了新晒的草木灰?”

阿菀抬头笑了,指尖划过布料上流动的光泽:“是呢,今早去后山采了新鲜的蓝草,汁水里兑了些晨露,染出来就带着点水汽。”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摸出个小布包,“给,这是你上次要的‘桃花粉’,加了桃花蜜,缝帕子肯定好看。”

春桃接过来,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谢谢娘娘!我要给我娘做个帕子,她总说城里的料子不如家里的粗布亲肤……”话没说完,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阿菀!”淑妃提着裙摆跑进来,发钗都歪了,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桂花糕,“你看我带谁来了?”

门帘被掀开,走进来的竟是许久没露面的柳才人。她穿了件新做的月白长衫,袖口绣着细碎的兰草,见了阿菀,有些不好意思地拢了拢袖子:“听说……你这里新出了‘松烟墨’色?我想做幅画,缺块衬底的料子。”

阿菀起身迎上去,目光落在她袖口的绣纹上:“这兰草绣得真好,是你自己绣的?”

柳才人脸一红:“瞎绣的,让你见笑了。”

“哪里的话,”阿菀转身从架上取下块料子,“这‘松烟墨’是用松针烧的灰调的,沉得住色,正好配你的兰草。”她忽然想起什么,又从柜里翻出个陶罐,“对了,这是新磨的靛青粉,你调颜料时加一点,画出来的叶子会带着点青蓝,像晨露打湿过的。”

淑妃在一旁看得直咋舌:“你们聊得倒热乎,把我这带人的都忘了!”她拉过柳才人,“她啊,前几日还跟我念叨,说你这里的染坊比御花园还让人舒坦,就是不好意思来。”

柳才人被说中心事,嗔怪地看了淑妃一眼,却忍不住笑了:“确实……在这里待着,连指尖都觉得暖和。”

正说着,青禾端着个砂锅进来了,热气腾腾的,还冒着甜香:“娘娘,炖的银耳莲子羹好了!加了您说的桂花蜜。”

“快给柳才人盛一碗,”阿菀招呼着,“她胃不好,这羹养胃。”

柳才人捧着温热的瓷碗,看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天,忽然轻声说:“其实……我小时候也跟着奶奶染过布,在乡下的河边,用凤仙花染指甲,用栀子染手帕……后来进了宫,就再没碰过了。”

阿菀递过块刚染好的素帕:“那以后常来坐坐吧,后院还空着半亩地,开春咱们种点蓝草和栀子,自己采,自己染,像在乡下那样。”

淑妃立刻拍手:“我也要种!我要种凤仙花!染指甲给你们看!”

暮色渐浓,青蓝坊里点起了灯,橘黄色的光晕漫在染好的布料上,把“烟雨蓝”映得像浸在水里,把“桃花粉”衬得像落了层月光。柳才人的帕子晾在架上,兰草绣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阿菀看着那抹淡青,忽然觉得,这坊子里的颜色,从来都不只是染料调出来的。

就像此刻,淑妃正抢着给柳才人演示怎么绞干布料,两人笑闹着撞翻了线轴,丝线滚了一地,像撒了把星星;春桃蹲在灶边,偷偷往羹里多加了勺桂花蜜,被青禾笑着拍了手背;架上的布料轻轻晃着,把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像谁在低声絮语。

阿菀靠在门边,看着这热闹的光景,手里还捏着那本卷边的色谱。扉页上是她刚写下的字:“染布如染心,多一分暖,颜色就多一分活气。”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后院草木的清香,她忽然想起年初刚开坊时,这里只有两口旧染缸,如今却挤得满满当当,连空气里都飘着染料和蜜糖的甜。

“娘娘,发什么呆呢?”春桃举着块刚染好的“蜜合色”布料凑过来,“您看这颜色,像不像今早的朝霞?”

阿菀笑着点头,接过布料贴在脸颊上,温温的,带着阳光的味道。她知道,这青蓝坊的故事,才刚开头呢。那些染进布里的暖,会跟着这些布料,住进每个人的日子里,慢慢晕开,像春日的雨,悄悄润透每一寸时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