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白鹿原续集作者是谁 > 第91章 旱情再临 白鹿村告急(第1页)

第91章 旱情再临 白鹿村告急(第1页)

光绪二十年,甲午。

白鹿村的和睦,持续了将近五年。这五年,风调雨顺,乡约清明,村子里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祠堂扩建了,蒙学里的孩子多了,就连村道两旁,都栽上了新柳。

然而,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

从开春起,天上就没落过一滴像样的雨。起初,人们还指望着那三口深井和白鹿渠里存下的底水,能熬过春播。可到了立夏,日头变得跟火炉一样,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渭河,那条曾经养育了这片土地的母亲河,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去。宽阔的河道,渐渐露出了大片大片干涸的、泛着白碱的河床。白鹿渠的引水口,彻底干涸了。

村里的那三口深井,也开始吃力起来。每日里,从井下汲上来的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浑浊。

地里的庄稼,彻底完了。早先还指望着能抢救一下的春麦,如今,已经彻底变成了枯黄的茅草,风一吹,就“簌簌”作响,像是无数双干枯的手,在向苍天做着无声的、绝望的祈求。

恐慌,像一头看不见的怪兽,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白鹿村。

祠堂里,新任族长白承业,对着空空如也的公仓,愁得一夜白了头。

他今年刚满三十五,接任族长不过五年。他从未经历过如此惨烈的、颗粒无收的大旱。

“哥,”白承安的嘴唇,也干裂起皮,声音嘶哑,“公仓里,只剩下不到三十石的存粮了。就算省吃俭用,全村三百多口人,也撑不过一个月。”

白承业看着账本上那个刺眼的数字,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不能……不能坐以待毙。”他扶着桌子,强撑着站了起来,“承安,你立刻去,把爹留下的那本《农桑杂记》,再仔仔细细地,给我翻一遍!看看上面,还有没有别的活路!”

周秀才和鹿显宗,也闻讯赶了来。

几个人,围着那本泛黄的古书,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页一页地,焦急地翻找着。

“有了!”周秀才的手指,停在了“备荒篇”的一页上。

那一页,画着十几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图谱。旁边,用小楷,标注着它们的名字和习性。

“……此乃‘灰灰菜’,叶背有白粉,焯水后可食,能充饥……”

“……此乃‘马齿苋’,匍匐而生,叶肥厚,味酸,煮汤或凉拌,皆可……”

“……此乃‘苦苣’,根深,耐旱,其味虽苦,却能清火解毒,灾年食之,可防疫病……”

《野菜代粮法》!

白承业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是被逼到绝境后,老祖宗留下的最后一条活路!

“好!好啊!”他一拍大腿,“天不绝我白鹿村!周先生,承安,显宗,你们几个是读书人,眼神好。从明天起,你们就负责,带着村里的妇女和孩子,按着这图谱,去山里,去地头,给我找!能吃的,都给我采回来!能填饱肚子的,都是活路!”

他又对着白承业说:“哥,光靠野菜,也不是长久之计。人,终究是得吃粮食的。我提议,咱们得想办法,去外面借粮!”

“借?”白承业苦笑一声,“如今这光景,十里八乡,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去哪儿借?”

“乡邻,”白承安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只能,也只敢,向乡邻借。”

他指的是那些,虽然入了互助会,但家底相对殷实一些,或是去年存粮较多的人家。

“我知道,这很难开口。”白承安的声音,很沉重,“但眼下,这是唯一的办法了。我去说。我一家一家地去说。他们若肯借,是情分;不肯借,是本分。咱们,不能强求。”

然而,事情的艰难,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