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显宗终究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白家的祠堂。
他不是来读书的,而是来“求学”的。他将堂叔鹿承祖拜托他修族谱、自己却一窍不通的窘境,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白承业和周秀才。
白承业听完,没有丝毫的藏私,当即便将自家刚刚修订完毕的族谱,摊开在了他的面前。
“显宗,你来看。”他指着族谱的结构,耐心-地讲解起来,“这族谱,说白了,就是一棵树。始祖,是树根;往下每一代,是树干;分出去的各房各支,就是枝叶。咱们修谱,就是要让这棵树,枝繁叶茂,却又根根分明,一目了然。”
周秀才则在一旁,教他如何考据世系,如何书写行状,如何避讳尊长。鹿显宗听得入了迷,只觉得这薄薄的一本族谱里,竟藏着如此深厚的学问。
学了两天,他总算是摸到了一些门道。白承业见他学得认真,便将一本空白的谱书,和一套上好的笔墨,一并送给了他。
“拿回去,试试吧。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再来问。”
鹿显宗捧着这些东西,心里,对白家的感激,又深了一层。
回到家里,他便在自己那间简陋的小屋里,设下书案,开始了他鹿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修谱”大业。
鹿承祖对他,也是全力支持,不仅将家里收藏的各种契约、文书,都搬了出来,任他查阅,更是把那本被爷爷鹿三位视为命根子的、记录着鹿家百年田产明细的《土地账本》,也郑重地交到了他的手上。
“显宗,这,就是咱们鹿家的根。你修谱的时候,凡是涉及到田产过户、人口增减的,都得跟这上面的记录,对上号。”
鹿显宗点了点头,接过了那本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账本。
账本很厚,纸页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鹿家自迁来白鹿滩起,每一次土地的买卖、兼并和传承。
鹿显宗看得极其认真。他一笔一画地,将账本上的信息,与那些零散的旧地契,一一核对,再誊写到新的族谱草稿上。
就在他翻到账本中间,一页记录着“光绪二年”的账目时,他的笔,突然停住了。
这一页上,记录着一笔交易:鹿家以纹银二十两,购入东洼村李氏族田三亩。
东洼村,就是后来并入白鹿滩的邻村。而这李氏族田,正是前些年,鹿家被迫退还给李二婶家的那三亩“东洼地”!
鹿显宗的心,猛地一跳。他记得清清楚楚,当初,白爷爷拿着李二婶家的旧地契,上门理论时,爷爷鹿三位,虽百般抵赖,但最终,还是承认了那地,是鹿家“强买”的。
可这账本上,为何写的,却是“购入”?而且,连银钱数目,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心里,泛起了一丝疑云。他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将这一页的页码,记在了心里。
他又接着往下翻。翻着翻着,一个更让他心惊的发现,出现了。
在记录“光绪十年”的一页账目上,他看到了一笔“入账”:西坡荒地十五亩,无偿划入。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标注:已与县衙孙师爷议妥。
西坡地!这不就是前不久,白爷爷逼着自家“交租”的那片地吗?爷爷和爹,不是一直都说,那是鹿家“最早圈下”的吗?怎么到了这账本上,就变成了“无偿划入”,还跟那个因为贪腐而被抓的孙师爷,扯上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