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徐州、濠州驻了十万,防备元军;
南边绍兴、杭州驻了八万,盯着方国珍;
剩下的十二万,一半守着平江周边,一半是水军,控制着太湖和长江下游的水路。
这人守城是把好手,可没什么扩张的心思,
前些日子元廷招降,他虽没答应,却也没再主动攻城,倒像是想守着自己的地盘过日子。”
朱元璋听到“濠州”二字,眼神沉了沉。
那是他的故乡,也是郭子兴最早起兵的地方,如今被张士诚占着,总归是个隐患。
他没说话,示意马昕继续说。
“接下来是方国珍。”
马昕的手指移到了浙东沿海,点了庆元、温州、台州三地,
“这人比张士诚还早反,最早是靠贩私盐活计,后来被仇家告发,逃到海里聚众,专抢元朝的海运漕粮。
如今他占着这三州,兵力不多,也就五万上下,且大多是水军,陆战本事一般。”
他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点不屑:“方国珍这人最是反复无常,元廷招降他三次,
他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如今虽没再降,却也不敢跟其他势力硬碰。
他的水军倒是厉害,靠着海船控制着浙东沿海,不管是张士诚还是陈友谅,想从海上打他都不容易。
不过他也没什么大志向,就想着守着沿海,靠劫掠漕粮和海外贸易过日子,对咱们应天府暂时没什么威胁。”
最后,马昕的手指落在了应天府,又往外扩了扩,包括滁州、和州、扬州这几处:“大帅您的势力,如今地盘虽没他们大,可根基稳。
应天府城高墙厚,滁州、和州是屏障,又占据扬州大部,
又能控制长江北岸的水路,如今兵力有十五万,其中三万是郭子兴留下的旧部,
五万是您在和州、滁州招的新兵,剩下七万是这两年收服的义军和降兵。”
他凑近了些,声音压低了些:“咱们的优势在步兵和骑兵!
您在滁州练的三万骑兵,是江南少有的精锐,去年在扬州打败元军,就是靠这支部队。
水军弱了点,只有两万,战船也不如陈友谅、张士诚的多,
不过长江南岸的采石矶、燕子矶这两处要塞在咱们手里,他们想从水路打应天府,也没那么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听完,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将四路势力的地盘、兵力在心里过了一遍。他忽然问:“马昕,你觉得这四路里,谁是咱们最大的威胁?”
马昕沉吟了片刻,指着陈友谅的地盘:“论实力,陈友谅最强,地盘大、兵力多,若他真夺了徐寿辉的权,肯定会往东边扩张,咱们应天府首当其冲。
张士诚虽有三十万兵,可他没野心,只要咱们不主动惹他,他未必会来打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