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军校一期,可谓是群雄汇聚。
一纸招贤令,汇聚了大量人才。这些都是世家大族培养的嫡系人才,是读的起书,习文练武的精英。
第二方面,淮西群雄中的精英,朱元璋一手带起来的精锐。大军中精挑细选的人才。
第三方面,应天附近有能力的平民。
这些人,整个应天军校,可谓是纳太多的人才,短短两个多月的紧急训练,这支指挥官队伍,将加入天策军中。
以应对席卷而来的元庭精锐。
许许多多的,在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应天一期,将出现非常多的公侯伯。可谓是将星云集。
短短几个月的填鸭式培训,可以说完全不够,可是没有时间了,张不良率领的元庭精锐之师,扫荡四方。
直奔朱元璋而来。
“兵在精,而不在多。
兄弟们,今天我将带领你们,三万天策军迎战十万元庭精锐。”
应天军校外,狂风呼啸。高台上,朱元璋全甲而立。
目光扫视着眼前一个个普通标枪一样的身影。
这一群人,精神面貌和之前的截然不同。
“驱除元虏,恢复中华。”
三骑并排而立,从阵型疾驰。
那鲜血倾透的旗帜上,“驱除元虏,恢复中华”的文字,阳光下,如此闪耀。
“本期精英成员授剑仪式开始!”
朱元璋一声令下,一队队精锐的天策卫,排成一排,手捧着,精铁打造的锋利长剑。
这是结合唐刀,汉剑,元刀的精华,打造的指挥刀。
正面篆刻着“应天一期”,背面篆刻“驱除元虏,恢复中华”的小篆。
紧紧握着的宝剑,他们的心情无比的激动。
仅仅一把剑,这应天一期,大部归心。成为朱元璋麾下最为精锐的利将。
激动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朱元璋一声令下。千骑兵奔腾,直奔天策军营地。
而应天军校,依旧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可是精华基本被第一期吸纳,也许唯有朱标执掌大权的大明军事一期比的上。
那又是另一番风景。
天策军内,紧锣密鼓的开始。
这些学员,都是执掌百人的精英,如同骨骼一样,充实整个天策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