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业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
陈秉文正在听取方文山的汇报。
青州英坭的临时股东大会波澜不惊地结束了,方文山和凌佩仪顺利进入董事会。
但这并没有改变陈秉文收购更多青州英坭股份的想法。
刚刚方文山汇报完青州英坭的收购进展。
情况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随着糖心资本和长江实业两边的持续吸纳,市面上流通的青州英坭股份越来越少,宛如沙漠里的水滴。
股价被双方你争我夺的动作推高,现在握有股票的散户都学精了,纷纷捂盘惜售,挂出的卖单寥寥无几。
反倒是买单积压了一堆,价格是上去了,但真有货的人却不肯轻易放手。
收购绝对控股权的计划,短期内是难以实现了。
“不急。”陈秉文对方文山说,更像是在对自己说,“李家成比我们更拖不起。
安排好人,保持压力,有多少收多少,但不必强行拉高股价。
现在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另外一边,”陈秉文顿了顿,“这件事需要你和凌佩仪亲自去办。
你们以青州英坭董事的身份,接触那些持股1%到3%青州英坭的小股东,逐个去接触。
探探口风,看看有没有可能达成一致行动人协议,或者直接溢价收购他们持有的股份。
条件可以开得好一点,比如承诺未来地块开发的红利共享,或者优先合作权。”
“明白,陈生。
我会尽快去办。”
方文山合上文件夹,接着汇报道:“花旗那边,克里斯坦森团队进展很顺利。
和黄股份分散,他们吸纳起来阻力很小,目前持股已升至5。3%。”
陈秉文点点头,“告诉克里斯坦森,继续吸纳和黄的股票,但要更小心。
价格不是第一位的,隐蔽是关键,绝不能引起汇丰和市场的警觉。”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这笔佣金花得值。
克里斯坦森团队操作老辣,动静控制得极好,目前看来并未引起汇丰或长实的警觉。
但真正关键的那块肉,是汇丰手里那22。4%的普通股和11。25%的优先股。
那才是通往和黄控股权的钥匙。
李家成前世能拿到,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是汇丰受银行业条例所限,必须剥离非金融资产。
二是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港岛前途问题浮出水面,英资急于寻求可靠的本地代理人。
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李家成在九龙仓一役中卖了汇丰大班沈弼和船王包玉刚各一个人情,以及他本人展现出的能力。
种种因素迭加,才有了那场汇丰“半卖半送”,将22。4%的和黄普通股转让给李家成的“蛇吞象”。
现在,他陈秉文横插一脚,形势已然不同。
汇丰会如何选择?
沈弼会怎么看自己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挑战者?
直接上门谈判?
时机未到。
自己手里的筹码还不够分量。
还缺乏一个让汇丰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契机。
他需要创造一个契机,一个让汇丰不得不考虑他,甚至优先考虑他的局面。
“告诉克里斯坦森,继续吸纳和黄的股票,但要更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