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多人羡慕那倒是真的,毕竟瓮县有儿有女的人不少,所有父母都想望子成龙,一听徐庶要进入曹信帐下,大家可就不能平静了,再怎么说,曹信这个名头,还是在瓮县这个有着不一般情愫的县人看来,能得到曹信的关注,能得到如今朝廷举足轻重的淮南侯关注,那是多大的荣幸。
似乎,一个人,就看出了这一点。
“徐庶不才……”噗通跪在了地上,向着曹信的方向,但此刻徐庶的神态似乎还没来得及曹信高兴,“徐庶不才,谢过君侯看重,这……瓮县百姓,虽非士族子弟,但多有向学之心,若是君侯不弃徐庶一匹夫,就请看在在下薄面,收留这些孩童日后教导!”
原本这本是一件比较苛刻的条件,而徐庶突然这么说,也似是有着一些试探的意思,因为在东汉这个时期,百姓是没有权利出头的,更是连识字的权利都没有。
让曹信收留这些百姓的儿女,看来是徐庶的一个特殊恳求,或许就如同对方寒士的身份一样,算是对曹信底线的一个试探。
可他不知道的是,曹信这一生,士族什么的,才懒得理,自举兵以来,曹信杀过的士族还少么?
当即看了看周围还跪在地上的乡亲,曹信看到这些人同样是一脸的希冀,徐庶的目光也同样是那般的认真,却是这一切,不禁让前者仰天大笑起来。
便是大笑过后,曹信拨开人群,将徐庶当即扶起,并且大声说道:“不瞒大家,我曹信早有此打算,在数年前,本侯还是一方太守之时,就曾有意在郡府设立一间学府,不管是寒门还是士族,皆可入学!只是……当时因为陈留地小民寡,又因关系重大,故一拖再拖,今日元直此言,如同醍醐灌顶!为大汉计,为天下计!为大汉百姓计!!我曹信在所不辞!!”
“君侯……”
徐庶忽然毫无征兆的痛泣匍匐,但同时周围百姓也尽皆为之震撼,这可是大汉开国以来史无前例的承诺!
不管此话真假与否,都将是一句温暖人心的话。
徐母原本就开始改观,深知误会了曹信,更是听前者那一句,在所不辞之言。
同一时间,也是羞愤落泪。(未完待续)
第三卷 曹信用兵 第300章 废察举制(六)
许昌,淮南侯府。
“哈哈哈哈,原来你二人早就有了试探之心,倒是把我糊弄了一通。”
一行人,随着曹信一起步入侯府大堂,其中除了庞统和华佗跟随之外,徐庶与石韬此时也同样步入了正厅之中。
“君侯勿怪,元直与我虽早有心相随,只是怕老夫人反对罢了,哎,可是今日这一番景象,真是让我等大吃一惊啊。”石韬此时笑道。
徐庶也是当下一笑,“老母一直以来都以汉室天下予以教导,令庶几遇明主而不敢为,君侯如此一来,不仅解开老母偏见,还让徐庶得以追随明主,如此大恩,庶永生难忘。”
望着面前的徐庶、石韬,曹信脸上则是充满的更大的欣喜,一个是未来乱世奇才徐庶、徐元直,而另一个嘛……
想到这里,曹信不禁埋怨的看向一旁的石韬,“好你个石广元,处处试探与我,难道在你的眼里,本侯就是个德性败坏的小人?”
其实曹信也不是真的生气,而是看着这个自报石韬的人,原来自己历史上早就认识这个人的名字。
当下一听这话,石广元也不禁苦笑起来,“君侯……误会了,在下确实姓石名韬,广元倒是在下的表字,在下可没有要隐瞒君侯的意思啊。”
确实,石韬的表字,就是广元,石广元,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早就猜到了,可曹信现在才知道,原来这厮就是石广元。
然而这也的确不能怪他,石韬这个名字确实有些陌生,但是要和诸葛亮、徐元直、崔州平、孟公威这几个字加起来,石广元的名头也不算太暗淡。
曹信还曾依稀记得。在前世自己还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朋友就姓石,虽然华夏几千年,姓石的人很多,但在那个城市姓石的人确实不少,而之所以想起这件事。
还是当初有人说过,这姓石的祖先里名人虽不多,但是有一个人,那就是曾经的魏国大夫。石广元。
如今石广元还是一个平民,与徐庶一样,当然石广元的能力远在徐庶之下,毕竟演义里虽说徐庶比诸葛亮差上一百倍,但试想。能在眨眼间就破掉了曹仁引以为傲的八门金锁阵,又让一代奸雄曹操不惜以下三滥的手段,来诓骗徐庶这个人,就足以说明徐庶的真实才能并不在卧龙凤雏之下,甚至在鬼谷子阵法方面,还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石广元、徐元直。
这两个人,历史上倒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是辅佐魏国,但官职同样没有达到高点,一个当上一方郡守,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市长。一个则当上御史中丞,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兼监察部长的秘书。
以至于诸葛亮在伐魏时,得知石广元和徐庶都没有得到重用,不禁感慨说:魏国有这么多能人吗?为什么徐庶和石韬得不到重用?(注: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