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张远坚定的眼神,林薇心里的焦虑消散了些。可第二天一早,新的麻烦又找上门来——张远刚出门,婆婆就带着小糯米去了菜市场,让孩子自己付钱买蔬菜。结果小糯米把钱算错了,多给了摊主十块钱,回来后被婆婆数落了一路:“你看你,连简单的算数都不会,以后怎么独立生活?”
第二十八章:出海“暗礁”与成长“翅膀”
孩子被骂得抬不起头,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晚上甚至说“不想再自己做事了,做什么都做不好”。林薇看着女儿沮丧的样子,心里又气又疼,找到婆婆:“妈,您能不能别再这样逼糯米了?她现在对‘独立’都有心理阴影了!”
“我这是为她好!”婆婆也来了气,“你小时候没人教你独立,难道还要让糯米跟你一样?我告诉你,今天必须让她自己把衣服洗了,不然以后更依赖人!”
“您这是在打击她,不是教她独立!”林薇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独立是让她在尝试中慢慢成长,不是用指责逼她!”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小糯米吓得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林薇听到孩子压抑的哭声,瞬间冷静下来,心里满是懊悔——她不该在孩子面前和婆婆争吵,更不该让孩子为大人的矛盾买单。
当天晚上,张远回来后,特意找婆婆聊了很久。他没有指责,只是把小糯米白天的沮丧和“不想再尝试独立”的话告诉了婆婆,还说:“妈,我们知道您是为糯米好,但孩子还小,需要鼓励,不是批评。以后咱们一起慢慢教她,比如先让她自己整理玩具,再慢慢学其他的,好不好?”
婆婆沉默了很久,最终叹了口气:“好,是我太心急了,以后再也不这么逼孩子了。”
解决了家里的小摩擦,林薇终于能集中精力处理基地的事。在张远朋友的帮助下,基地联系到德国当地一位擅长“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设计师,对方提出“保留剪纸和藤编工艺,但将‘福’字改为抽象的线条图案,牡丹纹样简化为几何造型”的方案,既符合当地审美,又保留了“姐妹手作”的核心特色。
林薇立刻组织团队赶工,学员们虽然累得眼睛发红,却没有一句怨言。王大姐主动提出“带领藤编工人加班加点,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李妹则负责和德国设计师对接细节,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看着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林薇心里满是感动。
一个月后,重新设计的三千套礼盒顺利运抵德国。让她惊喜的是,简化后的设计不仅获得了零售商的认可,还被当地一家生活类杂志报道,称赞“将中国非遗工艺与欧洲审美完美融合”,甚至有新的海外客户主动联系,想洽谈合作。而之前的退货,也在设计师的建议下,改造成“中国传统纹样限定款”,在当地华人社区热销,不仅没亏本,还小赚了一笔。
“我们成功了!”当林薇在团队会议上宣布这个消息时,基地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王大姐激动地说:“薇姐,多亏你当初坚持,不然咱们真的要错失海外市场了!以后咱们做海外订单,一定先做好文化调研,再也不盲目自信了。”
林薇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要成立‘海外市场小组’,专门负责文化适配和设计对接,让‘姐妹手作’真正走出国门。”
与此同时,小糯米也在家人的鼓励下,慢慢找回了尝试独立的勇气。这天晚上,孩子突然拿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剪纸走到林薇面前:“妈妈,这是我自己剪的小星星,虽然不好看,但我剪了很多次才成功的!”
林薇接过剪纸,心里满是欣慰:“糯米真棒!这是妈妈收到过最漂亮的礼物!”
婆婆也走过来,笑着说:“咱们糯米就是厉害,以后奶奶陪你一起学剪纸,慢慢练习,肯定能剪得越来越好。”
小糯米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好!以后我还要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衣服,做个独立的小朋友!”
看着孩子自信的样子,林薇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独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姐妹手作”的出海之路,需要在尝试中犯错,在调整中成长。
周末,林薇带着小糯米去基地,孩子看到学员们正在赶制海外订单,主动说:“妈妈,我也想帮忙,我可以在礼盒上贴我剪的小星星吗?”
林薇笑着点头。小糯米搬来小凳子,认真地在每个礼盒上贴上自己的剪纸,脸上满是专注。张远和婆婆也来帮忙,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场面温馨而热闹。
当天晚上,林薇像往常一样打开备忘录,写下一段话:“曾经以为,品牌出海需要照搬传统特色,后来才明白,文化融合与本土化创新才是破局之道;曾经以为,孩子的独立需要严厉逼迫,后来才懂得,耐心鼓励与包容试错才是成长的养分。出海暗礁让我看到了团队的凝聚力,成长挑战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智慧。未来,不管遇到什么风雨,只要心怀匠心,懂得放手,就能在事业和家庭的双向奔赴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长。”
放下手机,林薇看着身边熟睡的张远和小糯米,听着窗外清脆的蝉鸣,心里一片平静。她知道,“姐妹手作”的出海之路还很长,小糯米的独立成长还会遇到新的挑战,家庭里或许还会有新的摩擦,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明白,只要带着初心,以包容之心面对差异,以耐心之举陪伴成长,就能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