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午两点一直坐到晚上十点半,厂房对面的这家饮品店都要下班了,方灼才终于等到了江虞的手势。
原书中关于机甲技术变革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无疑是其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一次技术革新。
按照原著里描写的后续剧情,铂骋科技的动力工程师杨玉荣在完成了手头的项目工作之后,他一直研究的课题终于突然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项成功价值非凡,他激动得好几天没能睡好觉。
就在他收拾了一番材料继续向上汇报、打算申请后续的验证经费时,却在这个过程里遇到了大麻烦。
一审二审三审……原本对这套理论没什么兴致的领导们换了一副严厉的脸色,纷纷指责杨玉荣是在异想天开,是浪费公司资源,这理论完全站不住脚。
铂骋没给他足够的经费做后续的验证实验,就连杨玉荣自己都逐渐开始怀疑起投产的可行性。
毕竟理论技术跨度实在是太大了,完全是把机甲的动力构造系统重造了一遍。
就这么继续磋磨了将近一年,其他项目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一方面身体顶不住,另一方面又自觉通过审批无望,在心灰意冷中离开了公司。
而就在他离开铂骋后的仅仅半个月后,公司突然给这项研究一路开了绿灯。
杨玉荣当初花费巨大心血研究的技术在短时间内被注入了大量经费,并迅速投入量产。
他的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所有机甲的动力驱动方式,以恐怖的速度在全星盟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绝后的机甲迭代。
这项跨时代的颠覆性技术变革给铂骋带来了巨额利益,成功让公司当年的净营收翻了几倍,进一步巩固了它作为龙头企业在业内稳居第一的地位。
崭新投产的这批机甲的巅峰赛场表现远超那些老古董,所有媒体都纷纷盛赞这套供能思路底层设计的精妙。
铂骋一夜之间成为勇于推出革新的新生代机甲大厂代名词,可以说是名利双收风头无两。
当然,这一切成功自然和杨玉荣这个小小工程师没有任何关系。
这只是铂骋这种大体量公司和他开的一个无关痛痒的小玩笑而已。
为了鼓励机甲方面的科技创新,星盟在机甲相关行业有着特殊规定——
只要能在在职期间用材料证明个人研究的独创性,在公司统一申报、并得到专利委员会的审批后,员工可以在职务专利里获得1。2%的收益,剩下98。8%仍然归公司所有。
然而在前来采访的媒体面前,杨玉荣的研究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铂骋核心部门耗费几年集体产出的技术成果。
铂骋科技借此绕过了“个人研究”的前提条件,直接以公司名义注册了专利,独享了所有利润。
如果公司能和高价值技术人员共享专利收益,那固然能吸引更多人才。
但当这个收益是可以预见的无限大,铂骋科技毫不犹豫地走向了政策的反面。
除了配角性格好得不太真实以外,《破军战魂》这本书从时代背景设定到大公司的资本决策都有种冒着男频味的暗黑。
好在方灼穿过来的时间不算晚,现在杨玉荣应该还被困在项目里,课题研究暂时还在初期实验阶段,没什么发生重要的突破。
公司上下对他的小研究不怎么重视,现在最关键的成果也还没被存放在铂骋的技术储备库里。
既然铂骋不肯给这位工程师分利,甚至连一点荣誉都不屑于给对方,方灼截胡截得当然毫无愧疚感。
比起书里拔刀冲向自己人的大公司,他自认要有人情味多了。
“不买房,没钱买房。我警告你放开我,不然我报警了啊。”
江虞一手拿着传单,一边还在持之不懈地追着杨玉荣走,余光瞥到方灼过来了,这才向后退了半步。
“杨工,不好意思,咱们能不能借一步聊天?”
方灼做了个请的手势,尽量笑得更和善一点。
杨玉荣上下打量了一下新来的这人,对方穿了一身灰色的休闲西装,眉眼锋利,光看长相有点像电视里的明星,但气质莫名有种凌厉而雷厉风行的商务感。
他的余光接着扫到了男人手上戴着的表,在路灯照耀下闪着光的满钻表盘足以证明这人相当有钱。
奇了怪了,这种档次的大老板怎么会来鸟不拉屎的工业厂房门口来拦他。
杀猪盘?有诈?
现在骗子都这么高级了,业务都从线上开展到线下了?
他口袋里一共也没两个子,回想了一圈,杨玉荣也没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特质能一口气吸引来俩高级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