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上混了这么久,周仁早就心知肚明。
“哦,这样啊,就看周兄有没有诚意了。来人啊!将鲁兄请进来!”鲁肃啊鲁肃,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我已经很够意思了哦,接下来还会更够意思哟,你准备好了么?
“林大人叫在下前来不知有何见教?”鲁肃是饱读诗书的人,这个礼仪可不能少,这对于习惯了自己人没规矩的林家仁来说却是有点痛苦。
“鲁兄免礼,这位是周仁,周立的父亲,今天特来向鲁兄赔罪来了!”
靠,要不要这么直白?我还打算说的婉转一点赔点钱就算了!周仁心里嘀咕一句,又换上了笑容:“鲁兄弟对么?犬子幼稚,跟兄弟有些误会,还望见谅!哦,对了,在下这里有匹宝马,虽不是什么千里良驹,但也属上乘,如蒙不弃,还请接受在下的歉意!”女马的,东西没带够,钱还在路上只有忍痛把心爱的宝马给他了!
“岂敢岂敢,在下怎能接受如此贵重的东西?”骨子里他还是文人的,自有其固执的观念。
“鲁兄啊,你就接受吧,要不然周兄会良心不安的!这样吧,你我一见如故,我就代替你接受了!”
“这怎么好?”
“行了,就这样,那啥周兄啊,你的人什么时候到,叫他们把东西都送到鲁兄的房间去!”
借花献佛,嘿嘿,鲁肃可以尝尝再次富起来的滋味了。
第585章 你搞错了吧
林家仁搞错了一个问题。
当年鲁肃借粮给周瑜的情况他并非特别清楚,历史上这事被传颂为鲁肃仗义,自家本有两个仓库的粮食,可一看周瑜要借,二话不说就给了他整整一个仓库的粮食,还不让他还。可是在这,人家周瑜是带着数百士兵去鲁肃家的,借完粮食还在那住了一晚,结果第二天他们走了,鲁肃就发现另一个粮仓也空空如也了,天知道那谁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然后就真的没有然后了,他有想过去要回来或者讨个说法什么的,可孙策太忙还要下江东,并不是他能够见到的。
就这样日复一日,时间不断流逝,自己家里还遭遇了因放跑孙策后悔而盛怒的袁术,所谓秋后算账,你们家是资助过孙策军的大族,你不受牵连谁受?而鲁肃鉴于周瑜的做法,也并没有想历史上那样提早布局潜逃江东进而为官,而是干脆就选择了成为一介侠客来到江东出来行走江湖,反正自己声名不显也没人在意。
所以,他对再次成为富人这种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江东的官吏豪族他也看过了,只能说比居巢附近的好上一些,他可不想再一次变成他人宰割的对象。
也就是说林家仁拉拢鲁肃的行为,其实质上是拍到了马蹄子上,人家真要有抱负的话,那也是做官啊。因此,当即表明拒绝是他的选择,也是让林家仁有些下不来台的做法——周仁还在这里呢,你存心让他看笑话么?
也刚好在这个时候,周仁的后续“部队”到了。
“大人,这些东西……”
“啊啊,你先放进没人的厢房吧,然后你就可以离开了。”我可不想再看到你了,主要是我怕你憋不住笑了出来,那不是比尴尬还尴尬么?
“是!”嘴角划过一条弧线,颇有些玩味的神情挂在了他的脸上,不过他恰巧是拱手低头的姿势,没人能看见。
待人走后,林家仁才一声长叹道:“鲁兄也是饱学之士,我想不会就甘心一直流落江湖吧?”林家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人生在世,权力、女人、财富、恩怨以及自我价值,这五样东西总归会追求一种的。
“大人说的是,只可惜在下一介草莽,没人愿听一言啊。他们又怎么能够相信我这样连剑都握不稳的人能够为官?”
“武官也不一定要会武艺,即便是文人出身只要懂得行军之道便可,将军也许需要冲锋陷阵,可主帅和军师却并非如此啊。会稽城东有选拔人才之行馆,不知鲁兄可有去过?”鲁肃之言很是明确,他的建功立业的定位就在于建立武功而非文功,大抵也符合他历史上大都督的定位。
“唉,在下去过,可是他们一听说我要出仕的是武官,就找了五个人来跟我对打,大人也知道我……”
“唔,我了解了。”开玩笑,别说五个人,可能一个人他……他可能勉强能打吧。看起来自己这个选拔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像鲁肃这种军事理论派战略家就通不过武官的选拔啊:“那子敬可去了文官的考试?”
“没有。我听说就算通过了也是做些刀笔小吏,就算连年不断提拔,也很难做到自己喜欢的军队去啊!”
看起来,鲁肃郁郁不得志的样子,如此正中下怀:“鲁兄莫急,莫如我予你一封书信,你西去柴桑面见我主,她一定会重用你的!”好人才要丢给尚香姐,别在这种地方憋屈着,正好也减轻一下她和自己的负担嘛。
“这、这怎么行?咱们才刚刚认识而已,再说了大人怎么就知道我的本事如何?这般贸然推介在下,要是给在下搞砸了,岂不连累了大人?”鲁肃表示坚决推辞,无功不受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