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银刀驸马 > 第853部分(第1页)

第853部分(第1页)

?号突击炮的,真实历史中没有)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行程400公里(包括车外油箱),最大公路时速55公里。

此外,为了对付拥有威力强大的88毫米坦克炮的华军“天狼”坦克的威胁,苏联人在原来的KV坦克底盘上安装了一个固定战斗室,配备了1门193137式(A122自行火炮能够在远程上击穿华军“天狼”坦克的炮塔正面,苏军终于摆脱了“中国坦克恐惧症”,敢于同华军坦克部队正面交手了。

由于距离的迅速变近,伏击的苏军自行火炮炮击的准确度明显上来了,伴随着一声巨响,张仲甫看到一辆自家坦克起火爆炸了,可能是引起了车内弹药殉爆,这辆坦克的炮塔都被掀翻开来。

“开火!给这些红毛些厉害尝尝!”张仲甫恶狠狠地下令道。

很快,华军坦克纷纷停车开火,树林里一时间火光冲天,华军坦克炮的射击准确度要比苏军高得多,而且数量也多的多,张仲甫在自己的指挥车里看到,那辆…122的装甲防护却根本无法和华军坦克相比,只要被华军坦克击中,基本都是个“一炮死”。

阻击华军的苏联坦克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华军坦克在短停开火数轮之后,仍然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向前猛冲,数名全身是火的苏军坦克手从着火的一辆辆…122里爬出来,还没有站稳,便被呼啸着冲上来的华军坦克上演了70码事件,碾成了肉饼。

突然,一辆安装了1门长身管107毫米炮的KV…2重型坦克笨拙地旋转着方形炮塔,瞄准了张仲甫的座车,却突然“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方型炮塔被一下子掀飞,摔出了老远。

“是头‘笨犀牛’,长官。”内部通讯频道里一位坦克手笑着回答道。

张仲甫从车长指挥塔的潜望镜向后望去,看见了一辆“天狼”坦克的炮口正冒着烟,不由得轻笑了一声。

张仲甫将目光重新集中在了眼前的战况上来,此时苏军感觉到了华军坦克远距离凶狠准确的炮火压力,纷纷开始发动反冲击,同华军坦克展开了近距离拼刺刀式的战斗。两股钢铁洪流迅速绞杀在了一起,汇成了铁与火的奏鸣曲。

“11点钟方向!敌人坦克!开火!”

“打中了!”

“那边又过来一辆!7点钟方向!”

“开火!打偏了!快!再来一发!”

“小心!4点钟方向!发现敌人反坦克炮!打掉他!”

“该死!我们被打中了!”

不远处的一辆KV…85在坦克手们的大呼小叫当中,一下子裹进了火焰和浓烟当中。

“小心!敌人的反坦克步兵!他娘的!”一位炮手咬牙切齿的大叫了起来,操纵坦克并列机枪不断的扫射,张仲甫看到数名拿着粗长的美援“巴祖卡”式火箭筒的苏军步兵一个接一个的被打翻在了地上,然后一辆华军坦克毫不客气的碾了上去。

“他们在这里摆了不少的坦克,看样子这头一天斩获不小啊!”张仲甫自言自语的说着,“只是怕要耽搁时间了。”

情况似乎变得比他想的有利的多,过不多久,枪炮声便渐渐的沉寂下来。

华军坦克仍然在快速前进,看着周围一辆辆被击毁的苏军坦克,以及反坦克炮,张仲甫少校长吁了一口气。

此时,在西伯利亚前线司令部中,蔡锷上将看了看表,目光又落在了地图上。

几位女军官用长木杆推动着地图上的小坦克,将它们推到地图上的一个个位置停下。从地图上看,这些小坦克分成了三个大的集群,而在这些大的集群当中,又分为数个小群,这些坦克群现在都已经分散开来,象一把把尖刀,将苏军的阵线切割开来。

~~~~~~~~~~~~~~~~~

继续求月票……V

收录的所有作品均由热心网友免费上传分享!

(一千三百三十五)兵临乌拉尔山

“各军都已按计划顺利实现了突破。”蒋方震对蔡锷说道,“第二集团军群遇到的抵抗较为强烈。”

蔡锷点了点头,“苏军也许会用坦克发动反冲击,”他站了起来,“这是一场坦克对坦克的大战,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苏联的“T…34海”和“自走炮海”,久经战阵的蔡锷认识得还是非常清楚的。

“苏军的防御虽然坚固,但现在缺口已经打开了。”蒋方震说道,“他们的反冲击不会有什么效果。”

“苏联人并不傻,他们会用大纵深来迟滞我们的进攻,消耗我们的力量,等我们力量衰落的时候,再发动反攻,这是他们的一贯打法。”蔡锷的眼睛盯在地图上,此时,根据前线的报告,几位女军官正捧来一盘盘的涂成红色的小坦克,用长木杆放置在地图上,表明敌人的位置和方向。“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进攻一定要有连续性,要用连续不断的打击粉碎敌人的力量,彻底剥夺他们的反击能力。”

“不错,我们要连续出拳,不给他们以喘息之机。”蒋方震点头表示同意蔡锷的意见,他的目光也落在了地图上,“经过这一个冬天的准备,他们的力量也很强,据情报显示,他们的防御纵深达300公里,共有5道防御阵地,内有数以十万记的掩体和工事,堑壕和交通壕长达数十万公里,不但埋设有数百万枚地雷,其防御地带内还密布配有机枪和火炮的反坦克支撑点,以及大量的坦克部队。对咱们的部队来说,进行这样的连续突击并不是很容易。”

看到蒋方震那对胜利充满期待却又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蔡锷不由得微微一笑。

“苏联人惯于用数量优势来抵消质量上的差距,但这一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咱们华夏占有优势。”蔡锷象是在安慰蒋方震,又象是在对自己说话,“所谓的胜于庙堂之上,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我们无非是在演出一场已然写好剧本的电影罢了。”

“这不是电影,是史诗。”蒋方震面色庄重地说道,“是我华夏民族崛起的史诗。”

德国,柏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