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银刀驸马 > 第186部分(第2页)

第186部分(第2页)

胜利后的布尔人鼓吹“布尔非洲”计划,计划把整个南非地区联合起来,夺回100多年来英国从布尔人手中逐步蚕食夺去的土地。并与德国联盟,以此抗衡英国。

德国人在此次中俄之战中表现地这么“冷静”,可以说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布尔人的计划显然与英国的“二c计划”,即打通非洲南部的开普(cape)和非洲北部的开罗(cair),形成贯穿非洲南北的殖民大帝国的“雄伟计划”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为此,英国政府一方面用外交手段拆散德国与布尔人国家之间地军事同盟;另一方面加紧运兵到南非,对布尔人施加军事压力。大战之势可以说一触即发。

因为布尔人的狂妄行为激怒了英国人,英国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布尔人宣传,声称南非的欧洲移民受到布尔人的欺凌、剥削和勒索。同时。为了鼓舞英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支持帝国事业的**”,英国舆论界大肆宣扬狂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人种优秀论”(和二战时希特勒地“日尔曼人种优秀论”如出一辙),英国有的报纸竟狂傲地宣称英军对布尔人的作战不能算是“军事行动”,而是一次“愉快”的“军事旅行”。

对付弱小的布尔人国家,大英帝国的确有很多理由牛B。

但牛B大了的,一般都死得很难看。

比如说这次的俄国。

但是,大英帝国挑起战争的手段,却是和他们地“绅士风度”很不相称地。

早在18年8月,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在“东京和会”时露面的那一位)就曾密令与布尔人谈判地英代表提出解除布尔军的武装等要求。曾经两次打败英军的布尔人统治者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相反。布尔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于是布尔人想趁英军战争部署尚未就绪,打败英军。18年10月日,自负的布尔人统治者向英军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军在次日下午5点前撤离。结果布尔人恰恰中了张伯伦的圈套,因为有迹象表明英军正是想借布尔人的先开火来博取国际同情。18年10月11日,布尔人先向英军开火,英国人正式向两个布尔人国家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宣战。

举世震惊的布尔战争就此爆发。

当知道布尔战争爆发的消息后,孙纲虽然不感觉到奇怪,但是却对这场远在非洲的战争会给中国这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感到担忧。

因为他现在有些中国“让人给当枪使了”的感觉。

英国现在明显是站在中国这一边。在背地里帮助中国(还有日本)对抗俄国。可英国人选择现在这个时候对布尔人开战,说句不好听的。很可能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中国和日本的力量,拖住俄国的手脚,好使自己能够专心腾出手来,对付布尔人,夺取南非的金矿和钻石。

大英帝国的算盘,打得那可不是一般的精明。

可孙纲知道,英国人在南非,这回弄不好,就要吃苍蝇了。

布尔战争对英国人来说,可绝对不是“军事散步”那么简单。

对中国来说,最好尽快的结束眼前和俄国的战争!

几天后,李鸿章专门给孙纲发来了电报,“俄使向我国宣布停火,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洛巴诺夫已奉俄皇之命来京和谈。可将军务暂交与部将,速来京面议和谈大计,以求早日息兵。”

看样子俄国人终于知道打不下去了,开始一反常态的向中国主动求和了。

这对孙纲来说,这应该是个好消息了。

老头子在电报的末尾还加了这么一句,“另:此次抗俄,君麾下诸将厥功甚伟,可速列名单,以便升赏,莫再以队职微末之位屈之,使国之干才,埋没至斯。”

李鸿章应该是看出来了,孙纲整的那些个这个队那个队的,其实比“正规军”都厉害,这次要不是靠着这些个“队”在这里撑着,中国就好让俄国把东北给拿下了。

不过,能让自己麾下的这些优秀将领,好朋友和部下从此平步青云,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专长,报效国家,对孙纲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

孙纲将军务安排了一下,交给了段祺瑞负全责,自己在交待军务完毕后,乘坐装甲列车踏上了归程。

往回走的这些日子,对孙纲来说,算得上是“忙里偷闲”了。

因为现在自己,终于可以暂时放开眼前的战事,和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美女学生一起,静静地欣赏中国东北大地的壮美风光了。

由于俄国侵略者的铁蹄被英勇的中**民及时的阻止在了哈尔滨,吉林和盛京的百姓,免了一场弥天战祸,因此,和饱经战火的黑龙江大地不同,吉林和盛京的铁路沿途,仍然保持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一开始,由于战事紧急,孙纲来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可现在,在装甲列车离开哈尔滨后的归途中,孙纲这才发现,东北大地,因为铁路的开通,已经起了太多太多的变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