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双方混战的机会,一举解决掉满清贵族势力,让他们再没有任何能力作为中国的主宰。对孙纲来说,可行性是非常非常大的。
只是这么一来,玩地是不是有些大了呢?
目前,三省将军对北洋方面的“号召”还是迟迟没有回应。
上次关于调用军火,孙纲的“库存已尽”的回复明显给了增祺一个信号,可能让他觉察到了北洋方面的意图。
但是。北洋方面并没有响应康有为和袁世凯的举动,而是发表了一个“共商国是”地通电,可能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南方和内地督抚对北洋方面的回应,应该也是让他们疑惧不已。
北洋的观望态度,无疑给这场动乱,又增加了太多的变数。
关于三省将军能够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孙纲又作了布置,现在,只等他们地消息了。
几天后。北洋军情处的消息传来,俄国人的代表秘密到达了盛京,和盛京将军增祺进行了会谈!
现在虽然还不知道他们会谈的内容是什么,但是孙纲能够猜出来他们想要干什么。
肯定是不外乎牺牲国家主权、利益和领土。换取俄国的支持,好恢复他们满人的一家一姓之天下!
仔细想想,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中国历史上,这种事多了去了。
“儿皇帝”石敬塘的事好象扯得有点远了,近一点的,象“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地吴三桂,也都是差不多的典故。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一想起这句话,孙纲就不由得怒火中烧。
虽然说这话的“始作俑者”现在已经死了。
“大人不必动怒。这其实才是对我们最为有利的情况。”江穆齐知道了消息后对孙纲说道。
“说得具体一点,”孙纲看着他说道。“他们要是真这么干,就意味着真正地战争了。”
“俄人欲占我之土久矣,此番与盛京方面勾结,无非允助盛京讨逆,图谋我土地而已,”江穆齐说道,“而彼等满人如此出卖国家权益,乃自绝于天下耳,纵能恢复彼之一家一姓王朝,也必为天下人所不齿,大人于彼等斗得两败俱伤之时,举义兵驱俄人,逐满清,登高一呼,天下影从,则大事定矣。”
“确实是这样,”孙纲说道,“可是,那可就是要和俄国人动手了,以咱们现在的力量,驱逐满清不成问题,可要和俄国人公开打一仗,好象有些困难。”
“俄国人色厉内荏,他们已经被日本人弄得焦头烂额,那时未必敢与我们交兵。”江穆齐说道,
“你倒是分析得蛮清楚,”孙纲笑道,“可是事情能不能这么发展,还是很难说的。”
“眼下是最为关键和困难的一步,”江穆齐说道,“只要能跨过这一步,以后的就都不成问题了。”
孙纲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是啊,他也知道,只要过了这一步,中国,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情形果然象江穆齐预料的那样,不知增祺和俄国人达成了什么协议,反正是在俄国人走后,增祺开始征集火车和大量的民夫,并动员了旗兵练军近40000人(这几乎就是东三省的全部兵力了),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增祺和一些满清王公在盛京“誓师讨逆”,并通电全国,历数康有为等人的“悖逆”,誓要“灭此凶逆,以正天下”。而辽东最具战斗力地奉军左宝贵部6000余人,却留在了哈尔滨驻防,没有参与这次“讨逆”行动。
“这样一支大军开到了北京,康夫子和袁大头只怕要凶多吉少。”马听说后,对孙纲说道,
“听着挺吓人地,实际上没那么可怕。”孙纲说道,“他们的火炮大地小的都算上只有100多门,有些还是俄国人给的,而且当中好多都是旧炮,到时候能不能打响都难说,步骑兵有的连枪都没有,有些装备的居然是抬枪,这样的军队人数再多,也是没用。”
“袁大头还挺厉害的,居然愣是把毓贤给打死了。”马说道,
这些天他们夫妻通过北洋军情处已经知道了北京那边的详细战况。
袁世凯的军队虽然因为连续作战疲惫不堪,但因为对手实在太烂,从“政变”到现在居然“连战连捷”一仗未输,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是他手下有人才,他知道用人,比康有为强多了。”孙纲说道,他已经通过“暗线”详细地知道了袁军的组成详情。
以他知道的情况,袁世凯其实对军队的了解并不多。
袁世凯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他是自投效吴长庆起,才对军事上的事情感兴趣,并处处留心的,可以说他的军事素养大都来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