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夫人亦然,对着自己的女儿打量许久:“真好看。”
顾宁熙仍是不怎么自在:“母亲,那我换下来了?”
“不着急。”
孟夫人将女儿按到铜镜前,吩咐蕙兰、铃兰捧来妆匣。
她等这一日已经等了许久。
孟夫人执象牙梳,细细替女儿梳通墨发。
顾宁熙的头发养得很好,乌黑亮丽。
孟夫人取一段墨发在手中,预备给女儿挽灵蛇髻。她的手极巧,蕙兰和吟月在旁,时不时递东西帮夫人一二。铃兰则守在门边,沁兰院中风平浪静。
顾宁熙认命地坐在铜镜间,由着欢喜的母亲装扮。
最后一缕墨发挽成,孟夫人着意修饰过,发髻生动舒美。
她接着替女儿簪上珠钗,她毕竟是宣平侯府的长房夫人,府中多少为她置办了几套像样的饰物。
虽说有些式样已经陈旧,但用料都是考究。簪在顾宁熙如云的墨发间,宝石更有流光溢彩之感。
步摇华丽的流苏垂下,轻轻打在顾宁熙耳畔,微微的凉。
孟夫人要给女儿上妆,清水芙蓉似的面庞明丽绝俗,添上什么都觉得多此一举。
孟夫人最后只用了些胭脂,给女儿涂上口脂,又在她额间画了一朵花钿。
顾宁熙看着铜镜中自己的模样,是陌生的,又渐与梦中人重合。
孟夫人颇为满意自己的手艺,觉得她的女儿是顾家最好看的姑娘。
顾宁熙失笑,母亲看她怎么样都是好的。
收拾了妆台,侍女们也都退去外间。
孟夫人拉着女儿说体己话,笑容温婉:“我的熙儿,今年可有什么心愿?”
顾宁熙稍稍偏头,流苏轻晃:“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好好好,你总有道理。”
孟夫人点了点她的脸颊,替她扶正鬓边一支珠钗。
顾宁熙低头抚过裙摆上精致的绣样,她的愿望么,她想尽快做好江东犁。
此事前前后后已经忙了三月,她也知道尚是自己能力有欠,只能多读古书补足。
“在发什么愣?”察觉到女儿的出神,孟夫人含笑道。
想到往后的日子,顾宁熙轻声开口:“母亲还喜欢江南吗?”
母亲的故乡在南北交界之所,顾宁熙小时候也常听她说起家乡风光。
“怎么忽然说起这个?”
顾宁熙道:“再过两三年,我攒足了政绩,应当就要外放了。”
先前因她得太子殿下看重,所以尚未出翰林院,便被定下了分去六部,无需同其他官员一般外调。
顾宁熙已思忖许久,也是第一回正经与母亲说起自己的打算:“我若是外放为官,母亲和我走,好不好?”
以那时她的俸禄,她有信心可以好生奉养母亲。
京都的荣华如烈火烹油一般,她自小看着母亲困于侯府内宅,被祖母为难,被沈夫人、婶娘们奚落,下人们亦不逊。而父亲忽冷忽热,从来不是母亲的依靠。
她都看在眼中,若是没有生下她这个“嫡子”,沁兰院的日子早便过不下去了。
所以她少时立志,要好生读书、入仕,就是想着有朝一日带母亲离开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