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血色浪漫袁军后来怎么样了 > 第23部分(第3页)

第23部分(第3页)

人群象躲避瘟疫一样四散躲开,郑桐举着破碗穷追不舍,连曹刚和钱志民等人都看不下去了 ,这简直是起哄架秧子,哪里是讨饭?

曹刚批评道:〃郑桐,你他妈穷追人家大姑娘干什么?瞧把人家吓的,你是要饭还是抢人呢 ?〃

郑桐坏笑着:〃这你就不懂了,一般大姑娘都心眼儿好,看哥们儿可怜,保不齐就把钱包掏 出来了。〃

钱志民笑骂道:〃你丫悠着点儿,闹不好饭没要着,倒把咱们当流氓抓了。〃

钟跃民对围观的人群双手抱拳:〃父老乡亲们,大爷大娘们,我钟跃民初到此地,讨饭谋生 ,请乡亲们多多包涵,有钱您就捧个钱场,没钱您就捧个人场……〃

郑桐笑道:〃跃民,你这路子不对,这他妈哪儿是要饭的?这是天桥卖大力丸的。〃

钟跃民刚酝酿好情绪就被郑桐搅了,于是他便烦了:〃去去去,一边要饭去,你要你的,看 我干什么?各人有各人的路数,甭管白猫黑猫,要着饭就是好猫,哎哟,我操,我怎么浑身 痒痒?坏啦,坏啦,这件棉袄上有虱子,郑桐,快帮我挠挠背。

郑桐幸灾乐祸地笑道:〃你才发现?我刚一穿上就明白啦,这哪儿是棉袄?整个儿一动物 园,这虱子也太孙子了,你就在背上溜达溜达得了,老二那也去,害得我挠都不敢挠。〃

郑桐把手伸进钟跃民的后背挠痒。

钟跃民舒服得半合着眼对大家说:〃大家都散散,分头行动,别在一起聚着,蒋碧云,你扶 着张大娘,单走一路,知青们都各自找一个老人或孩子带着,曹刚,你别一副大爷相儿,这 象要讨饭的吗?比人家施主还牛,郑桐,把你那破眼镜摘了,你这也不是要饭的形象,整个 儿一摘帽右派。〃

大家都默认了钟跃民的权威,真把他当成了负责人,讨饭队伍分散走开了。

钟跃民叫住郑桐:〃郑桐,你别走,我背上还痒呢,再给我挠挠。〃

郑桐急着要走:〃跃民,咱这可是干正事呢,你别耽误我要饭。〃

〃耽误不了,你就跟我走吧,把口袋准备好,省得一会儿装不下。〃

郑桐半信半疑:〃跃民,你爸参加革命之前,是不是当过丐帮帮主?你丫怎么这么轻车熟路 ?〃

蒋碧云扶着石川村七十多岁的张大娘在一处临街人家的门口乞讨,临街门里走出一个中年妇 女奇怪地望着她们。蒋碧云嘴张了张,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她实在开不了口。

中年妇女问道:〃姑娘,你们是干什么的?〃

蒋碧云涨红了脸,艰难地说:〃我们……是讨饭的。〃话没说完,她的眼泪便滴落到胸前。

中年妇女的眼圈儿也红了,她同情地问:〃是插队知青吧?〃

蒋碧云点点头。

张大娘颤巍巍地伸出手:〃他大婶,可怜可怜我老婆子吧,村里断顿啦。〃

中年妇女叹了口气,进门拿出一个馍:〃唉,做孽呀,姑娘,拿着。〃

蒋碧云接过馍,流着泪连连鞠躬:〃谢谢大婶,谢谢大婶。〃

她把馍掰成两半,递给张大娘一半,白发苍苍的张大娘接过馍,迫不及待地啃起来。蒋碧云 轻轻咬了一口,眼泪又涌了出来,她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呜呜地哭起来。她感到一种从未有 过的屈辱,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什么会沦落到讨饭的地步?难道这就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张大娘可没有蒋碧云的感受,她边啃馍边劝道∶〃姑娘,有馍吃还哭啥?你是不习惯哩,往 后习惯了就好了,我刚嫁到石川村时也不习惯去讨饭,那年我刚生了娃,家里就断了粮,我 死活不去讨饭,我男人就打我,不去也得去,咱农民就是这命,我男人打人可狠呢,可真把 我打怕了,我抱着娃就去了,后来就习惯了,五十多年了,年年都讨饭,只记得有两年庄稼 收成好,没讨饭,咱石川村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蒋碧云吃了一惊∶〃五十多年里只有两年没讨饭?〃

〃可不是吗,我记得很清楚,那都是雨水好的年景,不旱不涝,这样的年景太少了。〃张 大娘说话时已经把半个馍啃光了。

蒋碧云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嘴上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是呆

呆地 望着张大娘。她在想老人的话,习惯了就好了,这就是我的命吗?

钟跃民和郑桐可没有蒋碧云这种屈辱感,他俩都善于把生活当成游戏来玩,而且总能在游戏 中发现新的乐趣,这会儿他俩正玩得高兴。

钟跃民站在一处临街的高台阶上,甩动破棉袄,双手擎破碗,摆出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 的造型大吼一声:

谢谢妈。

临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