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文虽然只是一个县衙的小书吏,但是他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吏治贪腐问题还有税收当中的猫腻,他也是其中获利的一员。
所以他认为如果闻元礼识时务把表面文章做的漂亮。同时,又与地方的官员打成一片,那他就是泉州道的王。
胡继文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小数例,既然文员里来到了地方,做最高的地方官员,那他这个曾经的同乡,又是同窗,是不是应该走这条门路往上升一升?
只是他仍旧是一个秀才,不可能做更高的官员。
但是如果能够从县衙调到道衙,即使仍旧是一个小书吏,每月获得的饷银也会翻几倍。
而且道衙里面的小书吏在府衙和县衙里面的官员面前,仍旧是有面子的。
抱着巴结闻大人的心思,胡继文动起了脑筋,他想以他的身份,如果直接去求闻元礼闻大人,恐怕闻大人的府邸大门他都不一定能够进得去。
他得知本大人的。夫人带着两个公子。走水路正好经过他现在所在渭源县的码头。
于是他向县令大人告假,想要带着自己的夫人亲自去拜访闻大人的夫人,拉拉关系。
县令大人不知他为何要告五天假,于是让他说明原因。
继文也是想扯大旗做虎皮说他和闻大人是同窗也是同乡。闻大人夫人公子路过本县码头,他要携夫人去拜访一下。也想送点地方特产,表达一下心意。
张县令正愁着怎么与道台大人拉上关系呢?虽然道台是他上官的上官。中间还差了一个府台大人,但是如果他能得了道台大人的青睐,那他未来的官途会更加平坦。
于是张县令大人不仅给胡继文批了假期。还让自己的夫人同胡继文的夫人一起去拜会信任道台大人的夫人。
而且这县令此前已经打听到道台家的两位小公子,一个年方十二,一个年方十四,都快到了相亲的年龄。
而张县令的两个女儿,一个十一岁,一个十三岁,长相外貌都特别像他的夫人,温婉美丽,知书达理。
张县令想让夫人将两个女儿一起带去。渐渐闻夫人给文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如果温夫人给两个儿子想看亲事的时候,他们家的女儿在找媒人提一提,应该会有机会。
张献令认为自己是同进士出身,虽然是三甲末尾,但是在仕途上仍旧有机会可以往上升一升。
如今,张县令是七品下的小县官。官大半级压死人,他如果能升到七品上,就能当上富裕大县的县令。
如果再往上升,最高升到到六品上,做个府衙的同知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实现了,那就越过了六品下六品中,孩子们的身份也跟着能够长起来。无论是相亲还是结交好友,层次都会提升。
除了自家两个女儿的婚事之外,他还有两个儿子,不过都是妾室生的。
只要他的品阶往上走,孩子们未来相看姻亲的地位就会跟着水涨船高。
如果孩子们都能够寻得身份地位高一些的姻亲,借助姻亲的势力,他的地位可能还会再往上走。
胡继文和张县令各自打着小算盘,让自家的夫人将家中适龄的女孩子都带去了。同时也带了一些当地的特产。坐着马车去码头拜访闻夫人。
当闻夫人的船靠岸时,胡继文夫妇赶忙上前迎接。
先是言明身份,然后二人十分热情地邀请闻夫人到码头的酒楼,尝一尝本县有名的菜肴。并将精心准备的特产呈上。
闻夫人并不接受他们送的礼物。但是对于胡继文提到与自家相公同窗又同乡的关系,闻夫人倒是给了很大的面子。她应邀带着两个小公子随他们一起去码头的酒楼吃午餐。
到了酒楼,一群人包了一个大的雅间,中间用屏风隔着,男女分开坐了两桌。
胡夫人和张夫人对闻夫人和两位小公子一顿夸赞,恭维之话不绝于耳。
闻夫人和微笑得应付着,并不过多搭话。然后两位夫人又将自家的女儿都拉到身前,让她们们见过闻夫人。
闻夫人给孩子们每人一个见面礼,那是她自家铺子里卖的耳坠子,都是金针粉色玛瑙的耳坠子,特别适合未及笄的小姑娘佩戴。
一对价值都是二十两银子,不过款式新颖,每一对款式都不同,来自王都的新款在县城里面是找不到的。
胡夫人和张夫人都开心地让女儿们收下闻夫人的礼物。
然后,她们把自己给两位公子准备的见面礼也拿出来,也都是当地特产。
张夫人送的是两方砚台,一方砚台二百两。胡夫人送的是两套当地产的狼毫笔,价值都是一百五十两一套。
闻大人一看,这礼物价值太高了,不能随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