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饿着,也就日日盯着营地的动静,然后就发现许久过去,朝廷连颗豆子都没有送来。
倒是晋明堂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些种子,带着他们一起种地,说等粮食送来,等地里的庄稼长出来,他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后来,晋明堂又换了说法,说他女儿就要来了,等他女儿带来粮食,他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他们便一直等着,等晋明堂嘴里,那不用饿肚子的一天到来。
可现在……
摸黑从外面回来的人开口:“周叔,我刚才饿得受不了想去外面寻摸点吃的,结果发现晋明堂带着他那几个手下跑了!”
“都跑了?”沧桑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个被称为周叔的人,名叫周劲凌,他出身农家,因家中贫困,年少时卖身到一士族家中,成为奴仆。
因为人比较伶俐,他被选中,做了那户人家一个少爷的书童。
那位少爷学识渊博人品贵重,乃是一位名士。周劲凌跟在他身边,不仅认了字,还学了许多东西。
他家少爷年轻气盛,对暴虐的先帝极为不满,难免在言语中带出些什么,还写了文章暗暗批判。
这本没什么,在大齐,如此做的人非常之多,但他家少爷的仇家,将此事捅到先帝面前不说,还添油加醋了一番。
先帝大怒,当即下令杀了他家少爷。
主家没了以后,周劲凌回到家乡生活。
他是乡野间少有的有学识的人,渐渐地,附近村民遇到事情,便都找他拿主意,他成了一名小小的“乡望”。
这次朝廷征召民夫,周劲凌其实不用来,但当时征召的人数有点多,几乎把村里仅剩的青壮全部带走,周劲凌放心不下他们,便跟着一道来了。
来了居庸关后,他们这三百多人把周劲凌当主心骨,都护着周劲凌,也都听周劲凌的话,果然,所有劳役里,他们的伤亡是最少的。
现在晋明堂跑了,他们自然也找周劲凌拿主意。
“周叔,他们都跑了,我数着呢,十一个人十一匹马全没了。”
周劲凌已经坐起身,但在漆黑一片的草棚里,别人看不清他的动作,更看不清他的神色。
他沉默片刻,随即道:“之前我们打算先杀掉那个不把我们的命当回事的官员,然后离开这里另谋生路……现下不用杀人了,只自谋生路就行。”
周劲凌当初的主家并非沽名钓誉之辈。
他曾游历四方,观察民生,也曾前往灾区,赈济灾民。
他对身边人更是和善,见周劲凌在算数方面有天赋,还悉心教导周劲凌算学。
周劲凌刚到居庸关时,就算过这里的城墙要盖成所需的时间。
若是粮草充足人心齐,确实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盖完,但他们粮草不充足,人心也不齐!
那些被打成罪犯,实际上是流民的家伙本就已经忍受长时间的饥饿,身体达到了极限。
不给他们吃饱,他们根本干不动活!
他们干不动活,负责看管的官吏便鞭打他们,有时一鞭子下去,人就没了命。
这些流民本不是一伙的,但当他们死的人越来越多,便凝聚到一起。
在晋明堂来之前,他们看那些官吏的眼神让周劲凌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周劲凌当时就觉得,这城墙必然是修不下去的。
城墙修不完,劳役们会被降罪,没办法再回去过正常生活。
再加上他害怕那些流民饿疯了以后闹出更大的乱子,就打算先下手为强,在杀了那个官员后,带着乡民离开,去一处他知道的隐蔽的山谷中生活。
晋明堂的出现打断了他的计划,不过现在,事情还是走上了“正轨”。
周劲凌摸索着走出茅草棚,就见不远处那些住着流民的棚子里也有人出来,还传出许多声响,显然他们也醒了。
晋明堂离开的事情,那些流民怕也已经知晓。
晋明堂拿来骗他们的话,他是不信的,他知道晋明堂的来历,也就知道晋明堂被派来修长城,必然是得罪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