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强我弱时伟人的军事思想,向来是集中优势兵力,用运动战的方式,打击敌人的薄弱部分。
】
【长征初期,我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
】
【神出鬼没的运动战,将常凯申耍得团团转。
】
【然后懋功会师后,张某某分裂中央,红一四方面军分道扬镳,两支部队在分开后,遭遇了巨大危机。
】
【合则力强,分则力弱,我军用命给这句话交过学费。
】
【所以,才会批评《隆中对》的分兵策略。
】
弹幕评论飞出:
“在革命战争中,伟人就在用这样的军事思想,采取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策略,以少胜多,赢得多次胜利。”
“伟人的军事思想,的确是无人能及!”
“在领军作战方面,伟人真的无敌!
反围剿、四渡赤水等等,都是经典战绩!”
“回复——四渡赤水真是永远的神,名副其实的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回复——确实,伟人在四渡赤水之战中的指挥,简直是神乎其技!”
“回复——那必然,伟人自己也认为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战!”
“……”
东汉末年位面。
诸葛亮看到这里,更加清晰明白了后世那位伟人为何要批评他的《隆中对》。
虽然直接说的是分兵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大战略方向的不同。
敌强我弱,就意味着总兵力落后于敌人。
要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薄弱之处,就不能分兵,必须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一起。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同时占据荆州与益州。
所以,诸葛亮猜测,后世那位伟人的真实想法,应该是认为他们蜀汉一方,应该彻底放弃荆州让给孙吴,保证与孙吴的联盟稳固。
然后,集中所有兵力对付曹魏。
可问题是,荆州很重要,如果彻底舍弃掉,他们蜀汉的损失很大。
并且,益州之地易守难攻的特点,虽然为蜀汉提供了更大的安全保障,但也使得蜀汉难以向外扩张。
若蜀汉军队出征,补给问题会非常严峻,难以长时间作战。
所以,荆州之地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但是,另一边,诸葛亮内心也不得不承认,后世伟人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
相对而言,蜀汉国力较弱,想要多线作战的话,人力物力财力都会很难支撑。
想到这里。
诸葛亮开始回想他在《隆中对》中,原本对于北伐曹魏的规划。
在得到荆州与益州之后,交好孙权,发展国力。
一旦天下有变,就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向曹魏的宛城、洛阳进军,一路出秦川进攻中原,百姓们必箪食壶浆以迎,这样就可以成就霸业、匡扶汉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