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作佐郎,正八品上,比将仕郎高好几级。
这说明大宋朝对水利专业的重视程度远超机械专业。原因还得追溯到二十四年前,那一年是庆历八年,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庆历宫变,就是曹七的姑妈大展神威救了宋仁宗一命的那次事件;
赵顼出生;
李元昊被自己的太子宁令哥刺杀,失去了鼻子,并最终因失血过多身亡,也可能死于破伤风;
辽国看似太平无事,但他们在第二年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理由居然是想趁李元昊之死占些便宜。这施法前摇真是太长了,足足给西夏人留了一年半的准备时间,结果,自然是辽军一败涂地。大辽国在兴宗耶律宗真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堕落下去了。
不过,这些事件全加起来也比不上另外一件对历史的影响更大。
六月,黄河在澶州商胡口向北决堤。
起初,这件事并未引起过多重视。毕竟,有宋以来,黄河每隔两、三年就要决一次口。不是在这儿,就是在那儿,都习惯了。
该救灾的救灾,该赈济的赈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一切皆有成法可依。
地方官上报:本次决口的规模巨大,远超以往,如何如何。。。。。。
这事儿吧!你懂的。哪次不是这么说的?谁会故意往小了说呢?肯定都往大了说嘛!再运用些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大家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明白,了解。
你还别较真儿。真派人去查,查查决口到底有没有奏报上写的那么宽,信不信你的人前脚刚出汴梁城,那边后脚就敢真给你挖成那么宽?
朝堂上按部就班地忙碌,民间也不闲着。
受灾了,必然有海量的灾民,全都指望官府赈济?官府又能管得了几人?灾民得自救。不论你是打算卖儿卖女,还是卖房卖地,都得有人买吧!
于是,“心怀仁义”的良善人家纷纷出动。就算你什么都不想卖,一个也舍不得,那你总得借钱借粮过日子吧!都行,只要商量好利息。
不论买卖还是借贷,所有行为全部合法合规,并且双方“自愿”,绝无半点强迫。
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朝野之中都有人发觉不对劲儿了——这次决口,很可能不是决口,而是改道。
决口意味着还能堵上,黄河还会回归原来的河道。而改道,那可就回不去了。
至于我们家新买的那些地,是不是就得泡在新河道里?那还有毛用啊?网箱养鱼吗?会这门手艺的王大卫还没穿越呢!
朝堂上,渐起纷争,分别是北流派和东流派。
北流派主张顺其自然。
既然黄河想要北流,那就说明东流的河道已经不再适合了。北流就北流吧!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材生,他们自然可以轻轻松松拿出一整套出自道家、黄老之学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