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板上钉钉的储君仙幕竟然说钉错了,钉了一个坏储君,这怎么得了!
储君不稳,则国不定。
储君不稳,则站不准。
储君不稳,则心不安。
此刻,众人的视线在李治和其他皇子身上游移。
谁才是真正的储君?
仙幕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继续道:
【大二凤虽逝世,但李唐仍在,华夏的荣光仍然延续。
大二凤为李唐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后的君主会辜负他的期待吗?】
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这个东西也是他们现在迫切想要知道的。
贞观虽逝,但李唐仍在,盛世被预言,也就是李唐的荣光仍旧延续,那延续这个荣光的人是谁?
不是太宗陛下与一路栽培的太子李承乾,不是聪慧的魏王,下一任储君是谁?
是英武果敢的蜀王李恪?是勤奋好学的申王李慎?或是燕王李佑,梁王李愔,郯王李恽,越王李贞……
亦或是……晋王李治。
那个不知名的他,又是怎么延续李唐的荣光的。
众人的视线在诸位皇子身上游移着。
感受到臣子视线转移到自己身上的成年皇子们抬头挺胸收腹提臀。
虽然觉得在长孙皇后在世时他们皆不可能上位,但梦还是可以做一个的。
【非常荣幸,就像我们所知晓的那样,虽然有所坎坷,但李唐一切终究还是指向来盛世。】
太子李承乾被养废了,变态了,癫了,不要紧。】
萎靡李承乾从呆滞中恢复过来,随即眉头紧蹙,气愤盯着天上发声的屏幕:“胡言乱语,孤怎会癫!”
这话他从当年于市井中听过,是疯子的意思。
无凭无据为何说他是癫狂!
但实际上他心里也没谱,不知道未来到底做了事情,但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他自觉自己绝不是疯子。
仙幕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一下子就放出来相关的介绍。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到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备受瞩目与推崇的这些年,李承乾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皇太子。】「6」
众臣子认同,包括现在来看李承乾这个太子,也不失为守成之君。
所以他们才不怎么认同仙幕的观点,他们不太认为太子真的是失德之君。
【但贞观十三年年岁既增,足疾出现,李承乾就开始叛逆。
是即使唐太宗“搜访贤德,以辅储宫”让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与李承乾谈经论道也无用的叛逆。「7」
对于李承乾在贞观十年后的变化,史学界有种说法是:
适合唐太宗的谈经论道方式不见得适合李承乾。
李世民时期,勇于进谏的臣子很多,甚至臣子们以谏言被皇帝采纳为荣。
他们谏言语言犀利,有理有据,势把皇帝和储君往尧舜禹这三个圣君靠拢。
言语犀利的严苛程度与日俱增。
但适合自信李世民的方法不见得适应李承乾。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谏臣一个赛一个凶狠锋利的进谏只能让叛逆的李承乾在沉默中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