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引入第三个人,或者切一个空镜头,切一个东西的特写等等。
还有的导演喜欢专门用越轴的方式,来强调人物内心的变化。
人物要发怒的时候,人物撒弥天大谎的时候,人物心里开始变质的时候……巴拉巴拉一大堆。
那为什么学生要严格遵循不能越轴的标准?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不然呢?
你要给摄像课的老师看什么?
看你影帝级别的演技?
宁就是个学生!
看你无敌后期的特效?
宁就是个手残的学生!
看你氛围感十足的道具、妆造、置景?
宁就是个手残的穷学生!
除了能让老师夸夸你的轴线把握的很好,远全中近特镜头接的不错。
还能看你什么呢!
像林羽他们组这样的草台班子,已经算是超豪华学生小组了!
起码各个位置上,都有同学能站出来盯着。
还能够有办法拉来群众演员,和挑选主要演员。
大部分学生小组,还想挑?
演员能凑够人数,拍出来的东西能凑够时长,已经算是万幸。
根本没资格谈什么条件好与坏!
林羽有机会看着王彪再演一遍,真觉得他们小组握了一把的炸弹。
彪哥演技真强啊!
林羽可是看过原版电影的人,竟然丝毫不觉得出戏。
可见。
王彪的演技有多赞。
不止林羽一个人这么觉得,现场的其他学生们也是如此。
“咔!”
“非常好,一条过!”
“王老师,接下来要辛苦了,因为我们要拍一遍完成的打戏。”
“中间如果如果不是台词出错、走位不准、笑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