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的卵石层,被这土法子,硬生生地给攻破了。再往下挖,又是松软的沙土层。挖到三丈深的时候,一股潮湿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气息,从井底,传了上来。紧接着,一汪清亮的、冰凉的地下水,便“咕嘟咕嘟”地,从沙土里,冒了出来。
“出水啦!出水啦!”
那一刻的欢呼,比中了状元还要喜悦。
白承-业亲自打上了第一桶水。他看着那清澈见底的井水,这个七尺高的汉子,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除了挖井,白承安还在做着另一手准备。
他将那本《农桑杂记》的抄本,翻来覆去地研究。在“选种篇”里,他又找到了新的门道。
“……凡遇大旱之年,当择耐旱之种。其种有三:曰‘麦冬青’,其根深,善汲取深土之水;曰‘矮脚乌’,其秆低,耗水少;曰‘一把抓’,其性强,虽遇旱,亦能结穗……”
书上,不仅写了这几种耐旱麦种的名字,还详细地画出了它们的形态特征,以及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土质。
他立刻,就找到了王老汉。
“王大叔,您见多识广。这书上说的三种麦子,您……可见过?”
王老汉眯着老花眼,凑着光,仔仔细细地看了半天那图谱。
“‘麦冬青’……‘矮脚乌’……”他咂摸着嘴,像是在回忆什么。“族长,你别说,这‘矮脚乌’,我好像……还真见过!”
他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早些年,我还没搬来白鹿滩的时候,在我老家的村西头,有个姓赵的老光棍,他家的地,就在山坡上,又干又硬,种啥啥不成。可就他家,种的麦子,秆子比别人家的都矮一截,黑乎乎的,不好看,但邪了门了,越是旱的天,他家地里,越是能打出粮食来!村里人都叫他那麦子,叫‘老天饿不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人,现在还在吗?”白承安激动地问。
“怕是……不在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王老汉摇了摇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不过!他有个侄子,好像……好像就住在县城南门外的一个杂院里!”
这个消息,对白承安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
他没有声张,第二天一早,便独自一人,揣上几两银子,悄悄地,赶着车,去了县城。
鹿家的院子里。
鹿承祖正躺在摇椅上,悠闲地听着戏匣子。一个家丁,从外面跑了进来,向他汇报着白家那边的动静。
“少爷,那姓白的,真神了!他们用火攻的法子,把那石头层给烧裂了!三口井,都出水了!”
鹿承-祖听了,手里的茶杯,顿了一下。但他脸上,却没有太多的意外,反而,是露出了一丝冷笑。
“出水了?好啊。我还怕他们不出水呢。”他慢悠悠地说,“让他们挖,让他们使劲地挖。挖得越深越好,越多越好。这就像赌钱,他们把所有的本钱,都押在了这几口井上。可是,他们不知道,我手里,还攥着一张王牌。”
他又听着那戏匣子里咿咿呀呀的唱腔,闭上了眼睛。
“你去,继续给我盯着。再去县城,跟那几家粮商说,让他们把价钱,再往上抬一抬!我要让这白鹿滩的粮价,在秋收之前,就先疯起来!我倒要看看,是他那几口井里的水,能解渴;还是我这粮仓里的粮食,更能救命!”
喜欢白鹿原续集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白鹿原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