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聚站在旁边,脸色有些难看——他当年在肥下之战中跟着李牧打仗,知道李牧的本事,也知道这事儿是郭开搞的鬼,可他不敢说。他低着头,小声说:“武安君,多有得罪。”
李牧没理赵葱,指着案上的兵符和地图,对颜聚说:“颜将军,这是井陉的布防图,西边的峡谷要派三千弓弩手埋伏,北边的山口得用长枪兵守住,秦军粮草从井陉以东运来,你可以派小股骑兵去袭扰。”
赵葱不耐烦地打断他:“武安君,这些琐事就不劳您费心了。您还是赶紧收拾东西回邯郸吧,大王还等着您呢。”
李牧看了赵葱一眼,眼神里满是失望。他拿起案上的龙泉宝剑,递给颜聚:“这把剑陪我打了不少仗,你拿着,用它杀敌斩将,别丢了赵国的脸。”
颜聚双手接过宝剑,只觉得这剑有千斤重,眼眶瞬间就湿了。
李牧又对帐里的将士说:“兄弟们,我走了以后,你们要听从新将军的指挥,好好打仗。记住,咱们是赵国的士兵,要守住赵国的疆土。”
将士们都低着头,没人说话。周勃咬着牙,拳头攥得咯咯响,却不敢违抗李牧的命令。
李牧整理了一下衣冠,没带任何行李,只带了几个亲兵,跟着赵葱和颜聚出了营。营外的将士们听说他要走,都放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密密麻麻站了一路,从大帐一直到营门。
李牧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对将士们说:“好好打仗,等我回来。”可他心里清楚,这一去,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到了营门,他翻身上马,回头望了一眼军营——夕阳下,“李”字大旗还在风中飘扬,将士们还在望着他。他深吸一口气,拨转马头,往邯郸方向去了。身后,是十万将“武安君”的呼喊声,那面飘扬的“李”字的大旗,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悲壮。
谁也没想到,这一去,竟是李牧与赵军将士的最后一别;这一去,赵国的擎天白玉柱,就再也没能回来。
李牧一行到邯郸城门口时,城门守将见了李牧,没有丝毫敬意,只冷冷地说:“郭相国有令,武安君到邯郸后,先去驿馆‘歇息’,不许面见大王。”
李牧被软禁在驿馆里,一住就是三天,第四天清晨,驿馆的门被猛地推开,郭开带着几个护卫走了进来。郭开穿着紫色官袍,脸上堆着假笑:“武安君,别来无恙啊?大王有旨,说你‘通秦谋反’证据确凿,念在你往日有功,赐你全尸——这是毒酒,你饮了吧。”
李牧盯着郭开,那眼神像要把他生吞了:“郭开!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收秦国的钱,害我赵国?你可知道,我死了,赵国就完了呀!”
郭开笑得更得意了:“赵国完不完,与我何干?秦国给我的黄金,比赵王给我的多十倍!再说了,你挡了我的路——你在,大王就不重用我;你死了,我就是赵国的顶梁柱!”他挥了挥手,身后的护卫立刻上前,把一杯毒酒递到李牧面前。
李牧接过毒酒,手都没抖一下。他抬头望向窗外,仿佛又看到了雁门的草原——牛羊在吃草,士兵在练箭,匈奴兵被打得落荒而逃;又看到了肥下的战场——秦军被围在峡谷里,将士们喊着“武安君威武”。他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下来:“我李牧一生,杀匈奴、抗强秦,为赵国征战二十多年,到头来,却死在自己人手里。也罢,我去地下见那些战死的兄弟,也能问心无愧!”
说完,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毒酒入喉,像火烧一样疼,他捂着胸口,慢慢倒在地上。临死前,他还在喃喃自语:“赵王……郭开……赵国……亡了……”
郭开见李牧死了,拍了拍手,让人把他的尸体拖出去,扔到城外的乱葬岗。可他没想到,驿馆的一个老杂役,是当年李牧在雁门救过的百姓,趁夜偷偷把李牧的尸体埋了,还在坟前立了一块木牌,写着“武安君李牧之墓”。
李牧死讯传到井陉,赵军将士当场就炸了锅。周勃提着刀,要杀回邯郸为李牧报仇,却被颜聚拦住:“周将军,现在不是报仇的时候,秦军还在城外,咱得守住井陉!”可将士们没了心气,有的偷偷跑了,有的打仗时故意消极怠工。王翦听说李牧死了,当即下令进攻——秦军像潮水一样涌来,赵葱吓得躲在营里不敢出来,颜聚虽然拼命抵抗,可没了李牧的指挥,赵军很快就败了。
井陉一丢,邯郸就成了孤城。王翦率军围住邯郸,日夜攻城。城里的百姓没了粮食,只能啃树皮、吃草根;士兵们没了斗志,纷纷弃城而逃。赵王迁这才慌了,哭着找郭开:“郭相,怎么办啊?秦军要破城了!”郭开却早跟秦国串通好了,偷偷打开城门,把秦军放了进来。
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王翦率军冲进王宫,俘虏了赵王迁。赵王迁被押到秦国,贬为庶人,最后饿死在房陵的深山里。周勃带着残部逃到代郡,立赵王迁的弟弟赵嘉为代王,想继续抗秦,可没过三年,也被秦军灭了——赵国,彻底亡了。
而郭开呢?他以为自己能在秦国当官,可王翦早就看他不顺眼,又听说他私藏了赵国的财宝,就找了个理由,把他的财宝没收了,还把他赶出了咸阳。郭开带着仅剩的一点钱,想回邯郸,却在半路上被强盗杀了。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路过邯郸,听说了李牧的故事,特意让人重修了他的坟墓,还追封他为“忠烈侯”。司马迁写《史记》时,把李牧和廉颇并列,说他是“赵之北边良将也”。
李牧这一生,忠肝义胆,却落得个含冤而死的下场;赵国因他而存,也因他而亡。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忠良在,国则兴;忠良亡,国则亡。”
正所谓:
忠魂千载照山河,奸佞万年遭唾骂。
是非功过留青史,武安美名传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