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开局截胡曹操开始 > 第23章 诸葛绸缪士族心降卒分置策安民(第3页)

第23章 诸葛绸缪士族心降卒分置策安民(第3页)

习珍放下茶盏,声音压低了些:“先生所言,句句在理。蔡瑁跋扈,我习家深受其害,岂无怨言?”

“长公子仁厚之名,某亦早有耳闻。只是……”

习珍说到这略一停顿,面露难色,“习家乃百年大族,非珍一人可决。如此大事,需与几位族老商议,方能给先生一个稳妥的答复。”

诸葛亮闻言,并不强求,知道习珍这话是实情——士族当家的,最忌讳独断专行,毕竟要对整个家族负责。

于是诸葛亮出言表示理解,并约定次日再来拜访。

习珍亲自送他至府门,临别时,左右看看无人,才压低声音道:“先生放心,长公子既有此诚意,珍必尽力说服族老,以期与长公子共图大事。”

习珍这话虽未说满,但倾向已明。

离了习家,诸葛亮又转往庞家宅邸。

庞家乃荆襄顶尖士族,江陵分支虽不及襄阳本家显赫,但在士林中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此番接待诸葛亮的是江陵庞家分支宗主庞越,同时也是庞统的族叔,一位举止儒雅的中年文士。

诸葛亮心知庞家乃荆州四豪门,门槛更高,非言语可轻易打动,故而并未直接提出依附之事,只与庞越品茗清谈,纵论荆州局势。

二人谈话间诸葛亮着重分析了刘琦此前在津乡破孙策、如今入江陵安民所展现的“仁”与“智”,言语间对刘琦颇多期许。

而庞越始终面带微笑,偶尔插言几句,皆切中肯綮。

临别时,庞越看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士元(庞统)近日恰在江陵访友,若得知长公子如此人物在,或愿一见。”

此言一出,诸葛亮心中便有了底,知道这是庞家的表态,虽然庞越没明说归附,但愿意让庞统出面,就说明心里已经偏向刘琦了。

于是诸葛亮拱了拱手:“亮定当转告。”

等诸葛亮出了庞家,日头都快爬到头顶了。

诸葛亮扶着巷口老槐停下,弯腰捶了捶发酸的膝盖,又扯衣襟擦去额汗——日头正毒,后背早汗湿了。

身后小童忙举蒲扇凑上来猛扇:“先生跑两趟,脚都麻了!”

诸葛亮笑着点头,揉腿的手顿了顿,心里松快不少:总算没负公子托付,习、庞两家松了口,江陵这盘棋,总算是开了个好头。

而就在诸葛亮连访问习、庞两家之时。

江陵城西校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数千江东降卒黑压压地站了一片,神情或惶恐,或麻木,或暗含不服怨恨等。

校场中间搭着个高台,刘琦穿着身轻便的铠甲,正站在台上,看着底下黑压压的江东降卒。

这些降卒大多面带菜色,眼神里带着几分惶恐,显然还没从战败的阴影里走出来。

诸葛亮访问习、庞替刘琦探口风,徐庶维持城中秩序。

而刘琦也没闲着,一大早便赶到江陵城西校场,这里既是襄阳营的营盘,也关押江东降卒的地方。

来到江陵城西校场后,刘琦采纳诸葛亮、徐庶之策,下令对这些降卒进行甄别分置:

那些年纪轻、身体强壮且对刘琦集团怨气不深的千余人,直接打散就地编入的襄阳营,以补充此前襄阳营的损耗。

而其余两千多老弱或心怀疑虑者,则单独编为“屯垦队”,选派得力旧吏带领,前往城郊开垦荒田,并许诺“屯田三年,免半赋税”。

如此既剔除了降卒中的不稳定因素,又能补充军粮,可谓一举两得。

处理完普通降卒,校场角落还押着十二名江东将校,为首的正是被魏延生擒的徐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