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投胎存在吗 > 第1695章 你自己选(第3页)

第1695章 你自己选(第3页)

u盘里的数据文件被打开,清晰的表格、复杂的网络关系图、长时间跨度的用户活动日志。。。。。呈现在屏幕上。

邹杰只看了几眼,瞳孔就猛地收缩了一下。这些数据的维度、精细度和时间跨度,远非他通过公开渠道抓取和有限访谈所能比拟。一些他之前只能推测或模糊感知的模式,在这些数据下露出了清晰的脉络。

“这个,”李乐又点开一个文件,“这是我们设计的一套测量线上社群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量表,结合了社会认同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的一些概念,进行过两轮预测试和信效度检验,克伦巴赫a系数和结构效度都还过得去。”

“比你直接套用线下社区认同量表,应该更贴切一些。”

邹杰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眼睛死死盯着屏幕,指着一段关于用户行为序列分析的描述急切地问,“这个。。。。这个序列模式挖掘,你们是用什么算法实现的?怎么处理稀疏数据问题的?”

李乐笑了笑,“用了改进的prefixspan算法,针对用户行为序列的稀疏性做了优化。具体细节有点技术性,不过原理不难理解,回头可以发你篇相关的方法论文献。”

“这里呢?”邹杰指着其中一个关于“关键节点用户影响力衰减”的数据序列,“这个周期性波动,你们是怎么捕捉到的?这和我观察到的某个现象很像,但我一直无法确定是偶发还是规律。。。。。”

“加了动态权重算法,结合了他们的发帖频率、回复质量、被引用次数,还有,嗯,一些非公开的互动指标,综合计算的影响力值。这个波动和平台几次大的规则调整时间点高度重合,说明不是偶发。”

邹杰像是沙漠中濒渴的人看到了水源,连珠炮似的又问了几个关于数据获取、清洗、模型构建的问题。李乐答了,之后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邹老师,你觉得,我这套数据,跟你那份。。。。。嗯,经过你深度加工的数据相比,怎么样?”

“这。。。。。”

邹杰颓然低下头,答案不言自明。

一直旁听的周帆,此刻心中已是翻云覆雨一般,没想到对方先是轻描淡写点破邹杰的“借鉴”,接着又犀利指出研究漏洞,最后竟然毫不吝啬地分享起如此珍贵的数据和方法。

看着李乐那副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在讨论晚上吃啥的表情,只觉得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人,心思深得像海。

房间里再次陷入寂静。

邹杰挣扎了半天,还是没忍住,问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李,李乐博士,这些数据,你们到底是从哪里弄到的?这种后台日志,平台怎么可能随便给外人?”

“这些?你知道我们从02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和这些网站、论坛有合作了么?”李乐的语调里,带着一种优越感,“你知道球球、八大胡同、天涯海角、碧聊。。。。。这些地方,我们能通过合作项目,拿到部分后台的、脱敏后的数据么?”

“你知道我们和泡你马是能坐下来一起喝茶、聊产品的朋友么?”

“怎么可能。。。。。”周帆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觉得不可能?”李乐看着这俩,笑道,“是啊,坐在书房里,等着数据掉下来,或者靠着一点公开的皮毛和想当然的推测,就想构建理论大厦?不去主动接触、不去谈、不去展示你研究的价值和对他们的潜在意义,那就永远不可能。关系是跑出来的,合作是谈出来的,数据。。。。。自然也是争取来的。”

“邹老师,时代变了,学术研究,到了一定层面,早就不是闭门造车了。资源、人脉、视野,有时候比单纯的学术灵感更重要。当然,前提是,你本身得有足够硬的货色,让别人觉得跟你合作有价值。”

李乐的几句话,让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高水平的学术竞争,其背后远不止是论文和理论,还牵扯着更为现实和强大的资源网络。而李乐,显然早已深谙此道,并且站在了一个另一个起跑线上。

邹杰怔怔地看着李乐,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却在学术视野和研究手段上远远走在前面的同龄人,突然有一种。。。。被强行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茫然与震动,交织在一起,让他说不出话来。

“你,什么意思?”

李乐没回,只是伸手,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又往自己这边挪了挪,手指头在触摸板上滑动,重新打开了邹杰的研究材料。

邹杰和周帆一同皱眉,不明白这去而复返、重翻旧账的举动意欲何为。

李乐的目光在屏幕上来回,这次,他没有再指出那些刺目的疏漏与缺陷,反而在一些被邹杰自己都几乎忽略、或是认为无足轻重的部分停留下来。

“这里,”李乐点开一页充斥着原始访谈记录编码的附录,那里杂乱地记录着一些用户对于早期网络社群“版规”形成过程的朴素描述。

“你对这几个早期核心用户关于灌水界定标准的访谈记录,虽然编码粗糙了点,但原始材料本身很有意思。”

“他们提到的那种基于版面整洁度和讨论氛围的、近乎直觉式的管理标准,其实捕捉到了网络规范从无到有、从约定俗成到明文规定的那种模糊的、动态的起源状态。”

“这种微观层面的过程性数据,我就没有做到。”

“还有这个,你尝试用最基础的共现分析,来追踪某个社群内部话题的扩散路径和关键传播节点,方法虽然原始,图表做得也糙了点,但想法是对的。”

邹杰下意识地“嗯”了一声,眼神里透出困惑。那是他为了填充实证部分仓促做的访谈,自己都没太当回事,只觉得材料琐碎,缺乏“理论高度”。

李乐又翻到另一页,是邹杰试图构建但最终显得孱弱的“虚拟社群权力结构模型示意图”的早期版本,比最终版更简陋,线条歪歪扭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