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得那么清楚,光文帝刚入洛阳没多久,就因为孙策救人的缘故,和荥阳王正面相对了,那个时候他的名望可还没有那么高,如果荥阳王真的是皇帝,他会不敢揭穿对面的冒牌货吗?
【84L】刘辩:(哽咽)他们就是不相信,一个懦弱的宗室为了保护皇帝,也可以做出很大胆的事情。非要觉得我是胆小,连皇帝的身份都不敢认。
【85L】那可是皇帝啊,懂不懂汉代皇帝的含金量。
季汉灭亡之后的五十年大乱斗里,涌现了多少个明明不姓刘,但是冒认姓刘的家伙?
【86L】但事实证明,他们真的比不上老刘家的皇帝,成不了大器。
【87L】回84L,唐姬相信,地下的袁绍也相信。
【88L】袁绍:家人们我逮了只兔子,他一定能当好一个战战兢兢的人质,助力我质疑陛下的身份,加上我这个四世三公的分量,妥了妥了。没有地位就从其他地方找。
刘辩: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为了陛下我什么都行!
【89L】我才不是不信荥阳王会为了陛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我都喜欢袁术了还能不信陛下的影响力吗!我是不信汉灵帝能歹竹出好笋,生出这么个明君!!!汉灵帝这老登!而且能让皇帝向臣子这么许诺才肯说的秘密能是什么?难道是我在被你救下的时候就对你情有独钟吗?
【90L】……
【91L】沉默。
【92L】我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振聋发聩。
【93L】等一下等一下,那个前半句。刘协:????我也是汉灵帝的儿子好不好?我干得不好吗?骂汉灵帝就骂汉灵帝,凭什么下一代不能出好笋!
【94L】……算了,我把自己那层举报了。
我就是想说,这种可能真的有很多地方可以佐证。而且说白了,这种猜测难道是在给光文帝祛魅吗?我觉得不是啊,恰恰是在给他赋魅。
【95L】不是非要有刘姓皇室血脉,才能成为皇帝,成为这个几乎不可能延续的朝代的奠基石,庇佑百姓渡过这样的天灾浩劫。
他看到百姓的苦难,看到大汉的大厦将倾,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以朝臣的身份来解决,就只能冒名顶替,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收服天下豪杰为他效力,整合国家机器发展生产力,那他是不是原本的皇帝有什么关系?
乱世的皇帝,有能力有担当还看得到百姓,这不够吗?
【96L】……怎么回事,听起来还怪合理的?
【97L】而且完全能解释,为什么光文会更乐意让百姓开启民智,这样真到了出现汉灵帝第二的情况,也能有其他人像他一样顶替上来,再一次发动人民起义的话,也不会像黄巾之乱一样无序。
【98L】(叹气)终于有人听懂我的话了!!!我容易吗!
【99L】而且还有一段最新的史料可以证明,我这个猜测有可能是说得通的。
上个月,在巴蜀出土了一块道教的石碑,立碑的时间是建安二年六月,是一位小道人给师父立的碑铭,碑铭上说,道人自洛阳来,自云姓史,未知其名,所传道术,与巴蜀盛行的天师道不同。死前言其家乡,为豫州颍川。
这个史道人是谁?
光文帝说过,史子眇出自豫州颍川,早年间追寻仙道而去,有没有可能,这句话本身就有误传,比如他的追寻仙道而去,不是死了,而是离开了,然后一回头,发现惊悚的事情出现了,他徒弟换了!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再回家乡再报姓名,只能说自己姓史,是无名之人。
【100L】……这碑铭是真的吗?
【101L】去搜了一下,是真的。但是巴蜀的天师道时间太早了,到建安二年的时候,都差不多有五十来年的历史了,又刚好是道教起步的阶段,有和天师道稍微不同教派的道人出现也不奇怪。
【102L】再加上那个时间,张鲁还没向洛阳投降,卢夫人在蜀中虽然本质上是人质,表面上还是很风光的,涉及道统之争,这个史道人不肯透露太多的东西完全说得通。
【103L】……那你就不能用已知结论然后找没指向的证据打靶啊。
【104L】行,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样的秘密,一定要【君臣相得直到善终】才可以说,又让一个原本垂死的人直接回过一口气?
除非你们能说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要不然我继续坚持我的猜测。
【105L】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在陈胜吴广那个时候就有了,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冒险充当皇帝的人,也真的成功了呢?事实上到平定董卓的时候,他到底是不是汉灵帝的儿子,根本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