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混在初唐小地主李承乾坑李世民的 > 第110部分(第2页)

第110部分(第2页)

而孙思邈。那绝对是一个有良心的医者。他不会说有所保留的,这个世上谁学会了还不成,能让生病的人少一些,才是他最大的愿望所在,可惜,无论是这几个医生,还是他选择的那几个药童,都不是特别灵巧的人。很难在医术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那是最难学的一种,而也是从这里,杨恒都有些怀疑,这中医到底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那个最科学的解释,就是说中医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杨恒反而认为这并不科学。

当每提到一个历史上的名医的时候,都会说他是苦学了前人的经验。然后才成名的,可这前人的经验是这么好学的,还有就是最早的前人是谁,他的经验又是哪里来的,不要说什么口传身受,也不要说是看书看的,要知道古书可是竹简做的,要读多少竹简才能读出一个神医来呢,还有,你只读竹简就不要断字了么,这字断不好的话,就能够分析清楚病症么,很难,所以,在杨恒的心中认为,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上古人,至人啥的,应该不是所谓的华夏的古人,而是另外的一个族群,是他们传授下来了中医的,而这些在历史上出现的神医,也都跟这些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他们不会学习这么快还有,也不会在现在都研究不出来一些古代医学的事情,都要把中医称之为巫医了,其实也就是说中医主要是靠蒙的,还有靠安慰剂来治病的,这是一个疑问,杨恒想从孙思邈的身上来发现一点什么。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眼前杨恒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安排,对于以前家中的孩子来说,很简单,都按照他们各自的班学习就成了,可这些新进来的二代们,杨恒还需要对他们摸底的,不过这件事情就不需要杨恒自己来做了,第一步,先把他们给放在启蒙班中,启蒙班的老师会选择出需要启蒙的孩子留下来,而不需要启蒙的则往普通班转,这么办,反而要比给他们考试来的好,至少可以让老师们能够全面的认识他们的学习,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考试判断的话,那就很片面了,也许启蒙的孩子碰巧会初级班孩子的题目呢,难道再把他们从初级班里打回启蒙班不成,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的,而从启蒙班上来呢,就像打游戏打怪一样,每打完一个怪,就提高以及,孩子们会时刻处在学习的兴奋之中,甚至会为更进一级而欢呼雀跃呢。

对于现在书院中的课程来说,自然是以儒学为主了,本身书院这个名字就是跟儒学挂钩的,如果不以儒学为主,这个书院也不要办下去了,不说学生的家长不同意了,就是李二都不会同意的。其实这也是他安排李纲来此的原因所在。

杨恒想办私事,那么好,你把主要的给办好了,自然辅助的也就没有人来提意见了,还有算学,医学,甚至是命相一类的东西,也算是一些正规的学问,这些课程的加入,自然没有人来反对了。

其它的学问,也不是不能教,而是有没有人学的事情了,临时是有人学的,不过这些都是杨恒家中的孩子们,还有他家庄户家的孩子们,这是他的命令就能做到的,可这里面能出几个人才呢,杨恒并不是很看好他们,所以,杨恒并不想指定他们学习什么,反而杨恒把目光放在了这些二代们身上,他们想做官可不需要什么科举,甚至有的人现在就有官身,所以,儒学对他们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那么,只要一引导,他们就有可能走向歧途了,甚至杨恒都不需要他们完全放弃儒学,只要他们每天抽那么一点点时间来学习一些别的东西就成了,如研究一下格物了,还有研究什么化学了,这些只要有一点吸引他们,也许他们就会完全沉迷进去的,而不需要杨恒去费劲力气改造李二,再说,李二是杨恒能够改造的了的么,他能够听杨恒的话把皇位改成什么君主立宪么,自然这想都是不要想的,再说,只要尊重生命,无论是哪一种制度,都无所谓的。

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首要的目标是先把帐篷书院给建立起来,还有,此时工匠们都开始进入工地了,那么第一帮的搬砖的学生也就出现了。

“小郎君,你说这样好么,都是一些孩子,而且还都是大官家的孩子,我们可不敢指挥他们。”有工匠在心中开始打鼓了,什么时候他们见过这么多的官员的子弟呢,尤其是还要在自己的手下搬砖。

“你放心,这里有人负责,不需要你们来指挥,每天你们只需要把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告诉带队的老师就成了,不过,你们也不要怕影响进度。”

杨恒可不想让那些学生们自己跟这些工匠打交道,否则的话他们还能搬砖,工匠早就替他们完成了,可跟带队的老师交代就不一样了,这些老师会很好的完成杨恒交给他们的任务的。

于是从此之后,学生们就开始了艰苦的日子,这个时候还有想离开的学生,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你们既然留下来了,那就不要走了,你们走了,那就的欺君,杨恒这么一个大帽子给压了下来,他们就是想走也不敢走了,甚至只能在被窝里面哭泣,可这有什么好哭泣的呢,他们就是好日子过多了,就搬这么几块砖就累着他们了,况且杨恒都没有给他们布置数量,也就是说,他们在工地上,可以一个上午搬一块砖,也可以不搬,只要你有足够厚的脸皮就成了,可作为正宗的儒家弟子,他们能够把脸皮厚下来么,如果不厚脸皮,那就搬吧,泡病号,成啊,只要过了孙道长这一关。

总体来说,这个时代的学生可比杨恒前世的那些学生们强多了,他们还是需要面子的,可杨恒最怕的就是跟他们辩论学问了,要知道,对于古文来说,这可是杨恒的弱项,他现在还要跟李纲补课呢。(未完待续。。)

第二四八章 印刷(一)

“学文,你不感觉这里少了点什么么?”当帐篷书院慢慢进入了正规之后,老李纲前来找杨恒了,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少点什么,我怎么不觉的呀,李教授,难道你说的是房屋,可房屋正在建设呀,还是缺少人手,不过现在是老师还有你们几个教授撑着,已经算是足够了?”杨恒有些迷茫,这些日子太忙,他真的是想不到还少了什么了。

“你想想我们书院的名字,书院,书院。”“是啊,书院,书院,啊,明白了,李教授你说是少了书。”杨恒恍然大悟。

“是啊,你这书院,既然称作是书院,那就少不了大量的书籍,可你这里有什么,几卷手抄本,然后,然后什么都没有了,就是老师的教材,除了千字文之外,都是他们自己带来的,可以说你这个书院里面只有书院里书是最少的了,其他的老师都要比你的书,还不要说老夫的藏书了,不过,你可不要打老夫藏书的主意,老夫可是要把那些藏书给传下去的。”

“我以为是啥事呢,就是书么,这好说,其实我早就准备去搜集一些书来了,可就是没有时间,既然李师你说了,那接下来这里就交给你了,我去搜集书回来,对了,学生们也应该给他们放假了,这么着吧,李师,你看,我们每五天给他们放一天假怎样。”“放假,学生还要放假?”“怎么不用放假,就这么办了,他们五天放一天假。要比一直学习还要效果好。还有。李师,我发现,你们上课都是一次上一两个时辰,这也是不成的呀,要不,在一个时辰里面休息两次,每次休息一刻钟?”“这也是对学生有好处?”“是啊,李师你可以试试。要是没有好处,你再改过来不就成了。”好吧,借此机会,进行一些教育的改革,就先从上课时间改起吧,等书院真正建成了再说,本来在杨恒家中时,学生们都是有休息时间的,可那些钟呀什么的竟然没有拿来,可见杨恒是多么的忙了。

“对了。学文,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学生们的束脩问题,他们应该交多少束脩呢,还有对老师的俸禄问题怎么安排。”杨恒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给忘记了,还要老李纲给提出来。

“这个,好说,老师的俸禄,临时就不要定了,多了少了都不好,先从账房哪里支取着用好了,每月最多可以支取十贯,等把俸禄定下来之后再按照俸禄来,你们这几个教授同样如此,不过你们可以每月支取二十贯,而学生的束脩的问题呢,这么着吧,如果家庭太贫穷的,就每月给带来一斤粮食,或者是几个鸡蛋好了,而我们庄子的庄户,我老爹庄子的庄户,公主府的庄户,以及我们这三家的孩子,以及我们三家下人的孩子,就免束脩吧,而富人的孩子,还有官员的子弟,就按照他们家中官职的大小来交束脩吧,不过现在这些今年是可以免了,因为他们已经出了很多的帐篷,还有一些物品了,我也不好意思再要他们的东西了吧,还有李师,你现在就应该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回去之后,每人带两卷书来,其中有一卷是手抄本,另一卷必须是古本了,如果达不到条件,我可是要惩罚他们的。”好么,杨恒竟然趁机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