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副院长,患者病灶两侧分离部分需不需要再切除一些?”
“暂时不用,混合性的粘液已经被处理干净了,不需要过度处理病灶部分。”
而就在这个时候,手术室里的通话音响起。
“第五手术室。”
“好。”
“我明白了。”
二助接的电话,快速病理已经出来了。
应该是好消息,二助此时的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陆副院长,您还真是神了,切除的刚刚好。”
身为医生,对患者病灶的判断是必修课之一。
不过,能像陆副院长这样。
在手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判断出来肿瘤侵润的程度,这也太神了吧。
好吧,一般人还真是做不到。
一般的医生,会选择谨慎的更可能多的去切除周边的正常组织。
而对于无法全部切除的肿瘤,也只能沿着肿瘤的内部,进行“挖掘”性的处理。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外科医生都是这么操作的。
可像是陆副院长这般,能够百分百判断出肿瘤的侵润程度,绝不多切一厘米,这也是对患者的一种保护。
毕竟每扩大一厘米的伤口,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自然是不相同的。
“陆副院长,神了,我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得了,这话就不用说了,淋巴结都打扫干净了,癌栓也已经处理好了,大动脉附近没有活动性出血,准备关腹吧。”
“好的,陆副院长。”
陆晨和王主任配合,先在血管近心端结扎一道,取下一钳,再在结扎处远端作一次缝扎。
很快就处理好了所有的血管。
这台手术可以说是相当完美。
如果放在别的外科医生身上,估计单单是这样的一台手术,就足够吹嘘一辈子了。
可对于陆晨来说,就显得太过波澜不惊了一些。
肾切除后,二助已经将肾窝内用温盐水纱布堵塞片刻。
经过仔细止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清除了残余病变组织。”陆副院长,需不需要放置引流?“”放置吧。“
陆晨考虑了一下,结合患者目前的情况,还是决定放置引流。
“引流从切口的上、中段交界处引出。”
“好的,明白了。”
撤去腰垫,放下腰部桥部,用丝线间断缝合肾周围筋膜、腰背筋膜。
最后,逐层将背阔肌、腹内斜肌、皮下组织和皮肤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