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集市上的货物让他们得到了实惠,学堂里的知识给了他们希望,那么医馆里的起死回生和药到病除,则让他们感受到了都护府对他们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这种冲击是颠覆性的,是深入骨髓的。
很多牧民开始真心觉得,服从都护府的管辖,接受杨家军的一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为都护府不仅给了他们好日子,更给了他们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的保障和尊严!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重要呢?
除了教育和医疗,一些非常有用的技术,也在草原上慢慢渗透开来。
杨建国脑子里可是装着不少现代畜牧业知识的,他让都护府成立了专门的“畜牧所”。
培训出一批懂行的技术员,这些人都是从杨家军中挑选出来的,是经过杨建国专业培训的。
他们不光懂得怎么养牲口,更懂得里头的科学道理。
这些技术员穿着和军医差不多的干净短褂,开始在集市空地上、在部落聚居点,拉着牧民们,连说带比划地传授一些听起来稀奇、但一试就灵的改良方法。
首先就是教导牧民们搭好圈,让牲口少生病。
以前牧民们的羊圈牛栏,大多就是随便用木棍、石块围一圈,矮趴趴的,既不挡风,也不遮雨,夏天闷热,冬天漏风。
牲口挤在一起,容易传染疾病,遇到狼群袭击,也容易炸圈逃跑。
技术员老张,是个四十多岁、脸上总带笑的中年人,他拿着根木棍,在地上画图:
“大伙儿看,咱们可以把羊圈搭得高一点,墙厚实点,最好能有个顶棚,哪怕是用厚毡子搭个斜坡顶也行啊!这样下雨下雪淋不着,刮大风也吹不透。
地上呢,别直接是泥地,咱们铺上一层干沙子,再铺上一层干草,隔段时间就换新的。这叫‘保持干燥卫生’!”
一个叫哈森的年轻牧民挠着头问:“这…这得多费事啊?咱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老张也不急,笑呵呵地说:“哈森兄弟,是,祖辈是这么过来的。可你想想,去年冬天,你家冻死了几只羊羔?平时拉稀、长癞子的羊是不是也不少?你算算这笔账,费点事搭个好圈,可能一冬天就能帮你多保住十只羊羔,少病倒几只大羊,哪个划算?”
哈森掰着手指头一算,去年冬天他家确实冻死了七八只羊羔,还有几只大羊病怏怏的,开春都没缓过来。他眼睛一亮:“哎!好像是这个理儿!”
老张趁热打铁:“还有,圈栏要结实,门要牢靠。晚上把牲口赶进去,狼来了也不怕。咱们还可以在圈旁边,用木头搭几个高架子,这叫‘晾架’,下雨下雪前,把备用的干草料捆子堆在上面,免得受潮发霉。牲口吃了发霉的草,可是会生病的!”
这番话说到了很多牧民的痛处,尤其是家里劳力少的,最怕晚上狼来祸害牲口,也最头疼草料保存问题。
当下就有几个牧民围着老张,仔细问这羊圈到底该怎么搭,用料有啥讲究。
除了搭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轮流放牧,让草场永不老。
草原最宝贵的就是草场。以前大家都是盯着一片草场使劲放牧,直到草被啃得差不多了才换地方,结果草越长越矮,越来越稀,地都露出了沙土。
技术员小陈,是个年轻小伙子,他带着几个牧民走到一片明显被过度啃食的草场边,指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