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每天都会到工地上转一圈。他穿着一身普通的棉布衣服,手里拿着一根木棍,遇到哪里做得不好,就停下来指点两句。
看到两族人民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说笑,他心里暖洋洋的。这就是他想要的漠北,大家都是一家人。
“二狗,你看这城墙的进度,挺快啊。”杨建国指着已经砌到一人多高的城墙说道。
城墙用石头做地基,上面用夯土和砖块砌成,远远看去,又整齐又坚固。
沈二狗笑着说:“主人,照这个速度,再过一个月肯定能完工。现在每天都有牧民来帮忙,大家干劲足得很,都说要早点把城建好,早点过上安稳日子。”
杨建国点点头,语气严肃起来:“建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草原上的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光有城不行,城池只是象征,最重要是有好政策,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医看。牧民们生活安定,老百姓过得好,才会支持咱们,才不会反抗咱们。得民心者得天下!”
没过几天,杨建国召集了所有部落的首领,在大营里临时搭建的大帐内开会。
大帐里挤满了人,左边坐的是杨家军的将领,右边坐的是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大家围坐在一张长长的桌子旁,这还是漠北草原上第一次两族首领坐在一起议事。
大帐中央烧着一个大火盆,木炭烧得通红,驱散了帐内的寒气。
杨建国坐在主位上,看着众人说:“各位首领、各位将军,今天请大家来,是要跟大家商议漠北都护府的各项政策。都护府马上就要成立了,以后草原上的事,得靠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他示意旁边的文书官开始宣读政策条文。文书官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
“第一,赋税政策。都护府实行轻徭薄赋,每年只征收牧业产出的二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大家可以用羊毛、皮革、牛羊抵税,不用交银子铜钱,怎么方便怎么来。”
话音刚落,帐内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以前蒙古贵族征税,最少也要收三分之一,遇到打仗的时候,甚至要收一半,很多牧民辛苦一年,最后什么都剩不下。
杨建国只收二十分之一,还能用实物抵税,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很多部落首领甚至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是二分之一,不是二十分之一。
“第二,贸易政策。都护府会在各个大部落的聚居区设立集市,每个月初一、十五开市。大宋的商人会带着粮食、盐巴、铁器、布匹这些大家需要的东西来,跟牧民们公平交易。”
杨建国补充道:“都护府会派官员在集市上监督,谁要是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抬高物价,一律严惩。另外,都护府会专门成立收购站,收购大家的羊毛、皮革、牲畜,价格肯定公道,不会让大家吃亏。”
杨建国这番话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大帐内炸响。
原本还保持着表面克制的部落首领们再也坐不住,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和交头接耳的议论声。
"铁器?他们当真愿意卖铁器给我们?"
坐在右首第三位的年轻首领失声问道,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
他身旁的老者也不敢相信,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还有官市。。。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