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秦二娘也探头道:“大姐,我可是做足了功课要拦他们的,你若是随便了,我就拦他们一上午,让他们掏喜钱进门儿!”
&esp;&esp;秦宛如兴致盎然道:“那敢情好,掏得越多越好,咱们对半分!”
&esp;&esp;众人全都哈哈笑了起来,方氏也笑道:“没个正经!”
&esp;&esp;前院儿从大门到前厅铺了一条花毯,待她出去后,没过多时,瑞王府那边派来家奴送礼,夫妻俩前去接迎。
&esp;&esp;那家奴是瑞王府管事,夫妻二人曾见过,府里送来的是一件翡翠莲摆件。
&esp;&esp;硕大的翠绿荷叶下坐着一个幼童,那孩童抓着一把莲蓬,莲蓬上停留着一只活灵活现的蜻蜓,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叫人看着欢喜。
&esp;&esp;管事道:“今日家主实在走不开,贺家那边也得去,还请主人家勿要见怪。”
&esp;&esp;秦致坤客气道:“瑞王有心了。”
&esp;&esp;管事并未逗留得太久,临走时方氏遣人打发了跑腿的喜钱,他笑呵呵地道了声谢,这才走了。
&esp;&esp;两个嫂嫂好奇地观望那摆件,朱氏啧啧两声,暗搓搓道:“亲王送来的礼就是不一样,咱们只有眼馋的份儿。”
&esp;&esp;方二娘调侃道:“二嫂你的礼呢,什么时候拿出来瞧瞧?”
&esp;&esp;朱氏:“这收到的第一份礼就这般了不得了,我怎么拿得出手,还是晚一些,免得失了体面。”
&esp;&esp;二人正打趣,李南捧着一个匣子由仆人领着进了前院,是一对精美的玉如意。
&esp;&esp;他朝秦致坤夫妇行礼,报了家门。
&esp;&esp;恰在此时,秦宛如出来了,瞧见了他,喊道:“李南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esp;&esp;李南笑眯眯道:“我是来替郎君送礼的。”顿了顿,提醒他们道,“现下迎亲队伍已经到石门桥那边了。”
&esp;&esp;方氏道:“那快了。”
&esp;&esp;秦致坤道:“有劳小郎君跑这趟,可坐下吃口茶歇会儿脚。”
&esp;&esp;李南摆手,“不了,我是男方家的人,还得等郎君他们呢。”又看向秦宛如道,“小娘子们等会儿可要手下留情呀,新郎官儿若是连门儿都进不了,那就成笑话了。”
&esp;&esp;听到这话,人们失笑。
&esp;&esp;秦宛如眨巴着眼睛道:“你们若是对不过飞花令,掏喜钱开门也成,多多益善!”
&esp;&esp;李南:“好,我让郎君他们多备些!”
&esp;&esp;秦宛如指了指他,“对,你让他们多给些,咱们对半分!”
&esp;&esp;众人哄堂失笑。
&esp;&esp;李南也被逗乐了,打趣道:“那小娘子得替我保密,要不然郎君知道了会打我。”
&esp;&esp;方氏啐道:“三娘没个正经。”
&esp;&esp;李南性子活泼,说话又讨喜,很得众人喜欢。
&esp;&esp;方氏命人给了喜钱,他乐呵呵接下,向夫妇道了谢,又说了些祝福的话,才去隔壁院子等着迎亲队伍到场。
&esp;&esp;之后陆陆续续有人来送礼,有秦致坤的同僚,也有街坊邻里,都是来观热闹的。
&esp;&esp;院儿里的几个姑娘和两个表兄全都聚在一起看飞花令,等着一会儿跟男方打擂台。
&esp;&esp;莫约隔了茶盏功夫后,有家奴来报,说迎亲队伍已经过张家胡同了。
&esp;&esp;方二娘忙命家奴在门口守着,一听到锣鼓吹打声立马把大门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