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面,宋冕自己都看不下去,但控制不住啊。
吃饱之后,打着嗝,宋冕扭头对面摊老板搭话,“大哥,我看到今天有读书人坐着小轿来这边儿,进了一处颇为宽敞的建筑,上面写着圣保禄,莫非是来这读书的?”
“嗨,那哪是来读书的,那是鬼佬请的教书先生,弗朗机人在这开办了一处圣保禄学堂,去年本土的夫子得了麻病没了,汉语就只能从外面请人。”老板压低了声音说道,“现在好多人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蚝镜来读书,学习洋鬼子那一套,想着将来方便出海,跟鬼佬打交道,也方便些。”
第十一章来的时候好好地,结果回不去了
宋冕咧嘴一笑,这不机会转眼之间就来了吗?
他隐隐约约的记得,自己之前做事的一家主家,就将公子送到了蚝镜来读书,叫的就是什么圣保禄初级学院。
他心里瞬间有了成算,又问道,“那些来这读书的少爷们,都是寄宿在蚝镜吗?”
“咋可能,都说弗朗机人吃小孩儿,谁不怕自家孩子在这出事儿,他们每天放学都得回去,这不,再有半个时辰就差不多放学了。”
宋冕谢过老板,付了高昂的五十文的面钱,然后带着老头跑到圣保禄学堂门口蹲着。
这会儿都快天黑了,街道上人逐渐变少了,但是圣保禄学堂这边儿人却非常多,而且轿子、马车、人力车各式各样的都有。
只看了一眼,宋冕就就发现了华点,这些前来接少爷的小厮或者奴仆,多多少少在他们的交通工具里,都夹带了私货,也就是准备走私。
他就不信,这些权贵之家的奴仆,会老老实实地交税。
老头左右看了半天,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他是第一次来蚝镜发财,他如何也没想到,这里还有个大梁人如此多的地方。
宋文启并没有贸然过去,而是先习惯性地看了眼圣保禄学堂附近的商店,里面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种新奇的西方玩意,甚至还有自鸣钟和火铳,不过价格都不便宜,估计一般人也买不起。
她一扭头,就看见一家铺子门口,一个妇人跪在地上,边上是个面黄肌瘦的小男孩,也就四五岁的样子。
在他们旁边儿,还有些倭奴,黑奴,高丽奴。
那妇人眼泪不断地掉,看着过往的行人,只要是汉人,就上前磕头,“贵人,您行行好,我们是被弗朗机人抓过来的,求求您把我们买回去。。。。。。。”
那小男孩儿哭得声嘶力竭,一双大眼睛时不时地四处张望,眼睛里全是惶恐。
宋冕看完之后,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这该死的奴隶贸易。
如果他到了这般境地,他肯定不会让这些狗日的异族好过的,不弄得他们生不如死,那都不叫人。
随着异族人持续来大梁贸易,被偷盗、卖掉的女人和孩子肯定越来越多。
尤其是女人,这群异族光棍,会想尽办法搞女人回去给他们暖床,甚至为奴为婢。
宋冕收回目光,步履沉重地带着老头继续往前走。
他其实很是嫌弃这些权贵,他们属于第一批挣开眼睛看世界,甚至学习到先进知识的人,却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甚至很多人,在人家地盘学了知识之后,心甘情愿地做了他们的走狗。
他们是怎么视若无睹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欺负的?还是说,他们压根不拿这些人当人?
两个人驻足停靠在学院不远处,刚才在商店里打听了,这座学院竟然创建于大明嘉靖年间,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虽然经历过战火曾经被毁坏过,但这些年随着大梁的政策逐渐开放,又重新兴盛起来。
这两年,愿意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的汉人权贵不在少数。
也就是说,在这里读书的人,要么是家长相对比较开明,起码跟家里老太太一样,对这个世界有一定清晰的认知,要么就是家里不缺钱,最起码也是个做海商生意的。
圣保禄学堂门口,也有些华人小摊子,大多数都是卖文具的,还有些卖西洋书的,给人一种民国影视剧的感觉。
宋文启跟老头这边儿刚驻足,就有老板好心提醒道,“二位,这些少爷一个个娇纵跋扈,不是谁都能占他们便宜的,你们要是想让他们带你们出去,还是别动这个心思。”
“免得提前被揍一顿。”
宋文启眉头一挑,没想到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一点的。
“谢谢提醒。”宋文启笑道,“来都来了,不试试岂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