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祖孙生意
老太太带着宋冕先去了几家布料铺子,里面来来往往的人不少,铺子里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老太太上去问了两嘴,就被人家轰了出来。
因为老太太做工好,要价自然贵一些。
可铺子不认这些,他们讲究一个低买高卖,赚差价,恨不得不给钱。
老太太脸上越发的愁眉不展,赚钱可太难了。
一连去了好几家,都没收,最后就在街道边上支了个摊,嘴里念叨着,“不能白来,我孙儿花了一百多文呢,说啥都得回回血。”
结果老太太是大户人家出身,蹲在地上不肯说话,好半天没人过来瞅一眼。
宋冕和宋老蔫对视一眼,立刻俩人就开始此起彼伏的喊了起来,“手帕,新绣的手帕,上好的手帕!”
这一老一少叫的比唱的好听,瞬间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不一会儿,就见一个穿着还算是不俗的妇人走了过来。
对方扫了一眼宋家老太太,啧啧了两声,“老夫人身上这衣服料子也不错,家里的日子不景气啊,都开始绣手帕补贴家用了。”
“多少钱?”
“三十文!”
“呦,卖这么贵,铺子里才卖二十文呢。”
老太太叹了口气,就跟那妇人解释道,“咱这是棉料的手帕,都是从成衣铺子那边儿高价进来的边角料做的,上面还绣了花纹,您看看这蝴蝶、荷花还有这吉祥纹,多细致啊。”
为了赚钱,老太太也是豁出去了。
那妇人蹲下身子,仔细看了看,这才竖起大拇指,“好东西,我全都要了。”
“啥,全都要了?”老太太赶忙给人家包起来,八张手帕抛去成本,净赚八十文呢。
这下可把老太太美坏了,喜滋滋的。
结果那妇人笑吟吟道,“主要是这么俊俏的小哥,沿街吆喝,让人心疼呢。”
“老夫人,您看看您家这孩子,眼神多亮啊,可别浪费了这么好的底气,该读书就得读书,别荒废了。”
说完,交了钱扭着身子走了。
老太太的脸瞬间拉了下来,她能不知道读书是好事吗?
可家里这条件,吃饭都成了问题,咋读啊?
与城西的人间烟火气相比,东城就要清幽不少。
与那边儿的人声鼎沸,喧哗,大多数人住在棚屋,身上打着补丁不一样的是,这里青石板铺路,干净整洁,两旁是白墙黛瓦的院落,偶尔有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或衣着体面的商人缓步走过,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墨香和茶香。
这种强烈的反差,恍如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宋冕更加坚定了科举的决心。
这里的铺子大多是前面卖书,后院印刷。
现如今还流行一种小报,大到国家大事,下面民间的趣闻,都有所涉猎,南来北往的商人会在上面寻找商机,茶馆则会买回来,让茶博士读给客人。
这让各大书坊的生意又好上了不少。
老太太跟着宋冕来了东城,看着人来人往都是些读书人,就有些打怵。
“孩儿啊,这里面都是贵人,咱们别进去凑热闹了。”
“咱们穿的也不够体面啊!”
老太太知道这生意不好做,刚才卖手帕就看出来了,这做有钱人的生意,岂不是更难。
宋冕大手一挥,“奶,您放心,看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