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产力的限制,那时候的征战,大都集中在春秋二季。
这也是为什么管仲冬日出兵,名声那么响亮的原因——因为超出了当时的人类认知。
当然,背后的原因是,齐国是诸侯国中,最早富起来的。
她生产力最先完成青铜化。
周朝封国大约有三千多个,齐国是最早有大量脱产士兵的诸侯。
这就是三代史书,被定名为《春秋》的原因。
“《七纬·尚书纬》: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
这句话,记载了孔子得到的原史稿数量。
那么,他为什么只节选了一小部分呢?
就当时的那个现状……
那你让他怎么办?
难道孔子要这么说——
“今儿你吃了我的子民,我带兵剿了你的一个聚集点?”
”明儿你偷了我的麦子,我带兵揍你一顿?”
“后天你又不服王道,拦我商旅,我再暴揍你一顿?”
或者是——
“我的一个封君衰落了,被你冲到城内,全部当成了粮食”?
……
这样就没眼看了不是!
不符合高台教化之道啊!
你要知道,孔子那个时期,那些夷人,早就成了周朝子民了。
在当时条件下,他只能模糊处理——
“啊,都是大周的子民,咱们携手共进。”
弱弱说一句,跟今天主流很像……
马丹,又扯远了……)
……
李岩蓦然想起了大明皇家大学城墙壁上的那些壁画……
国君带着士兵冲锋陷阵,开疆拓土……
不正是这个时期么?
李岩摩挲着下巴:
看来,这一点,陛下早就预料到了啊!
只是……